携手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苏皖鲁豫十市合作再升级

2025-11-11 08:33:00 来源: 大河网-河南日报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本报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11月6日,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商丘市召开。来自苏皖鲁豫4省10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以“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协同推进四省十市高质量发展

□本报记者 李凤虎 刘梦珂

11月6日,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在商丘市召开。来自苏皖鲁豫4省10市的相关部门负责人齐聚一堂,以“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协同推进四省十市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共商合作发展大计。

这次会议,是4省10市合作的升级。这10市分别是:江苏徐州、连云港、宿迁,山东枣庄、菏泽、济宁、临沂,安徽淮北、宿州,河南商丘。

会上,10个城市共同签署了涵盖物流、社会信用、流通体系、社会保险、人力资源、市场监管、招标投标、医检互认、统计改革、生态环保等关键领域协同高质量发展协议,破除行政壁垒,推动要素资源自由流动,绘制区域一体化发展新蓝图。

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80年代,地方就自发成立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2018年12月,一场在徐州召开的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聚集了如今的10个城市,共同签署了《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发出协同发展宣言,标志着合作从松散走向紧密。2024年,《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出台,就4省10市协同发展的目标任务作出了统筹部署。此次在商丘召开的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工作会议,正是《行动方案》出台后,4省10市联合召开的首次工作会议。

今年以来,苏皖鲁豫4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制定了年度重点合作事项,交界地区的发展路径越来越清晰、合作成果越来越丰富。特别是自2018年区域协同发展座谈会制度化召开以来,10个城市先后签署产业、交通、环保、文旅等各领域合作协议21项,协同发展进入系统发力、多点突破的快车道。

其实,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的10个城市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是中部地区崛起、长三角一体化、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叠加之地,产业门类齐全、配套协作能力强,区位优越、市场庞大、潜力巨大,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中具备先天优势和独特条件。

地处河南省“东大门”、苏皖鲁豫4省接合部的商丘,是国家规划的全国80个交通枢纽城市之一、全国重要的六大无烟煤基地之一,下辖的9个县(市、区)都培育了“一县一特色产业”。柘城县的金刚石微粉出口量占全国的85%以上,培育钻石年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全国每10双运动鞋就有3双产自睢县;民权县冰箱冷柜年产能占全国的10%,冷藏保温车企业的数量、产能、产量均占全国的50%。商丘超硬材料产业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这为推动苏皖鲁豫省际交界地区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商丘市抢抓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加快崛起等机遇,与徐州、菏泽等9市开展常态化沟通对接,与江苏、安徽等17个省的138个市签订合作协议;发掘运用“一源一城一故道,一河一山一群贤”文化资源,实施殷商之源文化建设三年行动方案,打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的商丘品牌;构建“东西南北海”全方位开放格局,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西对接郑州都市圈与“陆上丝绸之路”,向南链接粤港澳大湾区,向北深化豫鲁联动并对接京津冀,向海推进沱浍河航运与商丘港建设、实现通江达海。

商丘市聚焦“1+2+4+N”目标任务体系,在全国全省大局中精准定位、找准方位,发挥基础优势,强化比较优势,加快建设殷商文化起源地、四省交界协同区、豫东开放桥头堡、枢纽经济新高地,积极融入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千万溪流汇聚,方有大海的波澜壮阔。苏皖鲁豫4省10市以“一盘棋”思维打破行政壁垒,展开深度合作,必将绘就一幅省际交界区域协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图景。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