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石可欣
初冬时节,兰考县东坝头镇张庄村的海熠共富工坊里暖意融融。72岁的李素梅手指翻飞,一根根金黄的藤条在她指尖跳跃,转眼间就变成了精美的篮子。
“以前守着家、看着地、带着娃,想挣点钱难得很。现在好了,每天空闲的时候编些篮子,一年能多收入万把块钱。”11月9日,见到记者来采访,李素梅边说边笑,手上的活儿一点没停。
“大家现在正做的订单,是发往欧洲、美国的。这一批还没做完,新订单又来了。”海熠共富工坊负责人庄海叶看着工坊里忙碌的景象,欣慰地说,“看到大家靠着藤编手艺增加了收入,家里宽裕了,脸上笑容多了,我打心底里高兴。”
在距离海熠共富工坊不远处的奥吉特菌业公司的现代化菇房里,一排排褐蘑菇、白蘑菇长势喜人,在专业设备营造的恒温恒湿环境下,一年四季都能采摘到新鲜的蘑菇。
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这里的蘑菇不仅以鲜品形式走向国内外市场,还被加工成干片、香酥饼、面条等产品,深受年轻人喜爱。
“与海熠共富工坊一样,我们也吸引农民在家门口就业,女工占比达80%。同时,通过技能培训,让农民从‘体力工’转变为‘技术工’。”该负责人说。
一个藤编制品、一朵蘑菇,这些看似普通的产品,却带动了张庄村百余人在家门口就业。这样的生动景象,在东坝头镇并非个例。
东坝头镇党委书记程远飞告诉记者,镇上推行“一村一品一工坊”模式,通过整合资源,建成服装加工、手工藤编、冰箱贴等15个共富工坊,带动全镇2000多名群众就业,盘活了农村富余劳动力,成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的具体体现。
“这几天,我们正谋划着组织全镇的‘网红’搞几场直播带货,让各村的‘好物’被更多人看见,为乡村产业培育新的增长点。”程远飞说,“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我们也将以共富工坊为抓手,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写好有效衔接的‘后半篇文章’。”
冬日乡村,不再是传统的农闲时间。小小的工坊,连起了田间与都市,串起了家门口与大市场。村民们指尖流淌的,是创造幸福生活的温度;手中编织的,是乡村全面振兴的春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