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营销领域,流量可能消退,热点也会过去,但一个清晰的消费场景,却能将品牌牢固地嵌入用户心智。2025年,桃李面包频繁现身于石家庄、沈阳、佳木斯、呼和浩特等地的马拉松赛场,这绝非一时兴起的市场活动,而是一场精心策划、对消费场景的深度锚定。它意味着桃李面包正在从一个传统的“货架品牌”,升级为一个现代的“场景品牌”。
突围:从红海货架到蓝海场景
中国烘焙市场的竞争已日趋白热化。商超货架上的产品同质化严重,竞争往往被局限在价格、包装和促销力度上。对桃李这样的传统品牌来说,虽渠道深厚,但同样面临着品牌老化、与年轻及高价值客群连接变弱的风险。
桃李面包的选择是跳出物理货架的局限,去寻找一个能与消费者产生更深刻共鸣的“新领域”。这个新领域,就是“运动健康”场景。马拉松作为这一场景中的顶级IP,聚集了极其精准的目标人群:他们注重健康、热爱生活、具有高消费能力和强烈的社交分享意愿。桃李面包出现在这里,本质上是一次品牌的“破圈”,直接对话了以往可能并非其核心客群,但却是未来消费中坚力量的人群。
精准:马拉松场景的四大价值契合
桃李面包选择马拉松,并非盲目跟风,而是基于其场景价值的深刻洞察:
首先,品牌牢牢抓住情绪价值的高点时刻。马拉松象征着拼搏、坚持与自我突破,充满积极向上的能量。桃李面包通过绑定这一场景,高效实现“情感转移”,将这种健康、活力的正面情绪注入自身品牌资产中,大幅提升美誉度。当跑者在冲过终点后接过一份桃李面包时,那份成就感和喜悦感,会不经意间与品牌形成强关联。
其次,桃李聚焦于产品价值的最佳体验。在赛事现场分发能量补给面包,恰逢跑者体力透支、急需补充能量的关键时刻。此时一份恰到好处的食物,其价值被充分放大,口感体验和功能满足,远比在超市货架上的随机购买来得深刻。这种“场景化体验”直接印证了产品的实用价值。
再次,品牌着力推动互动价值的深度渗透。桃李在现场设置“互动赢礼品”小游戏,其目的远非简单引流。在运动结束后多巴胺分泌旺盛的愉悦氛围下,轻松的互动能有效打破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创造独特的、带有情绪印记的品牌记忆。这种体验是广告无法赋予的,它让品牌变得可触摸、可互动、可分享,极大地增强了用户黏性。
最后,桃李高度重视地域价值的紧密联结。仔细观察其选择的赛事城市,沈阳、石家庄、佳木斯、呼和浩特等多是其生产基地所在或渠道优势明显的“根据地”市场。此举不仅高效利用本地资源,更唤起市民的地域自豪感,传递出“桃李与家乡共奔跑”的情感信号,进一步强化了其作为“国民品牌”的亲和力。
跃迁:从“早餐场景”到“全时场景”
以往,桃李面包的核心消费场景是“早餐”。而此次马拉松营销,成功地将其产品应用场景,从单一的早餐,拓展至“运动前储备能量”、“运动中持续补给”、“运动后恢复体能”的全时健康生活场景。这意味着,桃李面包在消费者心中的定位,已经从“方便好吃的早餐选择”,悄然转变为“全天候的健康能量伴侣”。这种场景的拓展,为其产品线升级,尤其是贝果、碱水结、恰巴塔等健康系列产品找到了最充分的消费理由和市场出口,直接助推了产品的结构化升级。
结语
桃李面包的马拉松营销,是一次颇具代表性的场景化品牌行动。它避开了货架上的直接竞争,转而在一个更能够凸显产品优势和品牌理念的新场合中,与消费者实现了精准而深入的沟通。这预示着桃李面包未来将不仅出现在家庭餐桌上,更会融入每一个追求健康、活力生活方式的场景。它“跑”进的不只是一场场比赛,更是未来消费者对于健康生活的全新心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