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乃岁华之韵,万物盈实之乐章。《诗经》有云:“丰年多黍多稌,亦有高廪,万亿及秭。”2025年7月11-12日,泉州幼高专文行四时队走进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点——泉州南安诗南村,览水乡碧波谱韵,在弦歌雅韵中探寻乡村振兴的文化密码。
图为实践队诗南村柏斯音乐广场合影(实践队供图)
诗行秋韵,乐溯乡脉
闽中诗南,枕山带水,因历代诗人吟咏胜览得名“诗览”。又因位处码头之南、诗溪南畔,遂称“诗南”。东溪与诗溪在此交汇,柏斯、港龙、诗霞三座大桥飞架两岸,形成“两溪绕三桥”独特景致。作为“福建省乡村振兴试点村”“福建省乡村治理示范村”,这里以菌菇产业为基、音乐文化为魂,连续7届举办的水乡音乐节,让“来诗南听秋”成为特色品牌,更成功入选2025年全国“四季村晚”秋季示范展示点。
实践队与村党总支副书记、村委会副主任吴建川、村党总支副书记林海燕及村支委吴小榴座谈时,深入了解诗南村的“音乐振兴路”:以诗溪为纽带,将滨溪风光与音乐文化无缝融合。在村委林海燕引导下,实践队沿溪探访,柏斯音乐广场诗作林立,音乐栈道红歌悠扬;闲置古厝变身音乐小乐园,墙绘音符与稻浪共舞;传习所里弦歌不辍,文化园中薪火相传,旋律流淌在寻常巷陌,成为村民生活最动听的底色。
图为实践队与当地村委座谈(实践队供图)
弦诉秋思,声振乡音
烟雨漫诗溪,青瓦缀珠帘。在诗南村文化园与传习所,实践队员指尖划过陈列的古筝与葫芦丝,耳畔是南音古韵与现代钢琴的奇妙和鸣。队员们以诗溪潺潺为节拍,菌菇田垄为韵律,柏斯大桥波光为点缀,最终凝结成《诗南欢歌》的动人旋律。让青春热忱为传统文化注入颗粒饱满的生命力,完成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
走进农家院落,村民们细数着音乐带来的变迁:水乡音乐节唤醒了沉睡的古村,宗祠古厝成了传习教室,连溪流都在吟唱振兴的乐章。队员们向村民发出文化展邀约,期待与乡亲们一同铺开描绘乡村新貌的水墨长卷,聆听千年土地的文化回响。
图为实践队诚邀当地居民参加文化展(实践队供图)
文展秋实,艺承乡情
墨韵扇香凝硕果,诗南秋展映初心。实践队于诗南村文化园举办文化展,将考察感悟之情化作触手可及的“丰收印记”。适逢村党总支书记吴江鸿信步而至,与实践队览文论艺。墙面书法“诗溪吟赋承文脉”“弦管琴声雅韵悠”,道尽听溪踏桥的感悟;“菌菇小农”“溪光山色”系列画作,定格诗南的旖旎风光;“南音童趣”组图,映照出音乐传承的希望。
文化体验区内,诸艺纷呈。漆扇案前,队员把腕教习,蓝绿彩墨晕染出诗溪潋滟,朱金线条跳动着红歌韵律,扇背“平安”“如意”的题字,尽寄淳淳祝福;石膏坊中,稚子执笔,或绘憨萌卡通,或描传统纹样,古今相映成趣;摄影区快门不绝,乡民持扇抱偶,但见:眉梢凝文化自信,眼角漾艺术欢欣。此展览,如秋日晒谷,晾晒着队员与诗南相拥后的收获——每一笔墨色,都是土地对真诚探访的馈赠,成为秋光里散发文化醇香的沉甸甸收获。
图为实践队员与诗南村民和文创作品展示合影(实践队供图)
仓盈秋穗,恩传乡韵
秋穗盈仓,盈的是天地馈赠与耕耘回响;乡韵传恩,传的是共生基因与振兴底气。诗南以乐兴乡,让农耕文明在琴弦上流淌,使乡村振兴活力于音符间跃动。这里的丰收,是田间硕果,更是文化深耕,是传统与现代的和谐共鸣,是平凡日子里的诗意绽放。文化若水,润物无声;传承如乐,余韵悠长。金秋十月,诚邀八方来客共赴“四季村晚”,在诗南的稻浪与弦音中,听一曲天地和鸣的丰收赞歌。(泉州幼高专“文行四时队”供稿)
图为文化展圆满完成后实践队员与诗南村副书记合影(实践队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