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6日至28日,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在上海举办。在这场被誉为“全球AI奥林匹克”的盛会上,800多家顶尖企业在刷新来自不同行业的AI应用成果,告别屏幕里的演示,转向完全沉浸式体验的智能生态场景,全新的智能时代正在加速到来。
“从今年大会的案例看,与过去谈AI最大的不同感受是,今年很多应用落地都补全了数据板块,AI最缺的已经不是算法了,而是大量的行业数据,这是支撑AI落地到不同专业领域的基础。”从事AI领域投资的参展商表示。
以大数据为底层基础的“云服务”,便成了AI时代最佳“选手”。据了解,国内领先企业管理云服务商金蝶在今年3月份宣布“全面转型企业管理AI公司”,并在5月苍穹AI峰会上发布了五大智能体和升级了苍穹Agent平台2.0,这也标志了金蝶在云服务的华丽转身后,再次进入“自革命”时期。
实际上,这已经是金蝶的第四次转型,从最初的DOS系统版本到Windows系统产品开发,到ERP软件企业转型,再到云服务转型,金蝶总能在行业变革之前找到自己的位置。这也是为什么行业普遍看好金蝶转型“企业管理AI公司”,一方面是基于金蝶对趋势的准确判断,另一方面是AI时代下,云服务打下的基础将会让AI转型走得更快。
“颠覆性”创新成就金蝶永续成长力
在金蝶过去三次转型中,除了看到其成功背后的韧性和洞察力外,还有它对自我“颠覆”的狠劲。
20世纪90年代,当时国内企业都在使用DOS系统,金蝶作出了一个“自颠覆”的决定,开发Windows系统的产品,“我当时觉得这个系统操作美观,也更加实用,体验程度远远优于DOS系统。我认定Windows系统才是未来的主流。”金蝶创始人徐少春不仅看到了Windows系统优势,还看到了它的未来。当时中国电脑系统处于更替期,正因为这个决定,加速了国内财务软件由DOS系统向Windows系统转移,也给金蝶带来了业务的高速增长。
尽管金蝶在财务软件领域走到了领先位置,但在ERP系统面前,中国企业仍然底气不足。1998年,在八大财务软件商“会面”后,金蝶决定要打破当时被跨国企业垄断ERP市场的局面,选择了切入基础信息化的赛道,针对企业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三合一,并融合了电子商务功能,开发出能够叫板跨国企业的ERP产品。不仅如此,金蝶在后来还继续“颠覆”自己,提出“个性化ERP”战略,真正地把中国ERP带上另一个高度。
金蝶的前两次转型是在未来变化中找到突破的可能,第三次转型则是在当下困局中寻求未来的突破。2008年—2012年,金蝶经历了企业扩张的“阵痛”,在痛定思痛后决定聚焦云战略,把公司做轻,将ERP系统的重心业务转型,从传统的ERP业务转向“金蝶云”,这也意味着金蝶要再一次带领自己的客户、带领中国企业“自革命”。从2014年以来,金蝶开始每年一砸,砸掉电脑、砸掉服务器、砸掉ERP,这种“破釜沉舟”式的“狠劲”,让金蝶云服务业务有了巨大起色。
在2024年业绩发布会上,金蝶宣布云服务业务增长13.4%,占集团收入81.6%,云订阅服务年经常性收入增长20%,经营性现金流增长42.9%。十年时间,金蝶云转型路上虽布满荆棘,但对未来坚定的信念与坚持,让金蝶凝练出十足的成长力。
第四次转型或走得更顺
从ERP向云服务转型,金蝶步履维艰,不仅是来自业务板块的转移压力,还有从产品到平台的转变,从本地部署到云服务模式,伴随商业模式的改变,对原有合作生态也带来全新的挑战。
但金蝶这十年的“求变”或许决定了它在AI时代能够“高速超车”。2025年,ChatGPT和国内大模型热潮席卷全球,各行业企业纷纷拥抱AI。尤其在WAIC成功举办后,不仅全行业在推动AI应用落地场景,国家层面也大力扶持AI产业,而在这样一个背景下,金蝶早已找到了转型“企业管理AI公司”的可行路径。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SaaS应用与智能体深度融合的阶段。在大部分企业的应用里面,既需要智能体,也离不开SaaS。”金蝶中国执行副总裁赵燕锡表示。所以不难理解,在金蝶云转型成功之际,也是它与AI融合之时。
金蝶在云服务的成功转型,不仅在云计算、数据存储及应用等方面累积了深厚的基础,还在各行各业的企业管理领域找到了落脚点,也探寻出一套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当AI大模型逐渐成熟时,“平台+SaaS+数据+智能体”的融合模式便成了金蝶转型的关键。
“长期深耕企业云服务领域,积累了海量真实业务场景数据,且在云端业务运营中已实现大规模技术验证与迭代,加上成熟的数据解决方案,这是大家看好金蝶的底层逻辑。”业界人士如此评价道。
金蝶经历了三次重大转型,不仅是行业的引领者,还是自我的“颠覆者”,32年披荆斩棘如今仍然屹立行业领先位置,这或许是大家看好金蝶的最大原因。此次金蝶开启第四次转型,全面转型为企业管理AI公司,不仅赶在了AI的大势来临前,还顺应了企业技术的转型升级,在顺风与顺势上占据有利位置,未来表现更加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