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实践团队深入石台,探秘富硒产业里的乡村振兴路
7月5日,合肥工业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硒引力”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奔赴安徽省池州市石台县,开启了一场围绕富硒产业的实地调研之旅。调研聚焦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振兴特色道路、延伸产品链条以及打造石台县区域品牌效应等核心议题,团队先后深入新店村、剡溪村以及大山村,村民进行深入交流,实地考察当地特色“硒茶”“硒稻”的发展情况情况,共同探寻石台县以硒元素为驱动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的特色产业的发展路径。
图为实践到达后合影 供图 刘竞航
走访新店村落,倾听茶农心声
新店村坐落于石台县硒品牌发源地山脚下,是硒产品发展历程的重要见证者。实践团队旨在聆听新店村民的心声,收集新店村民的诉求,深入基层走访调查,切实掌握产业发展对当地民众生活的影响。
在走访过程中,团队邀请本地同学参与,用亲切的乡音与村民拉近距离。通过交流,实践成员了解到,石台县村民多以采茶为生,清明到立夏期间是采茶旺季,采摘的茶叶由茶贩收购,以往价格比较低廉,茶季尾声甚至会跌至一元一斤。而随着当地硒产品逐渐受到外界欢迎,石台县茶叶销量大幅增长,直接导致了茶叶的收购价上收。如今,一个茶季下来,一个五口之家靠茶叶就能实现约1万元的营收。
图为采访新店村村民 供图 蒋国强
当地村书记介绍,石台县大力发展硒产业,并制定“一村一品”发展政策。除了新店村的硒茶,全县还有硒稻、硒水等其它特色产品产地。以全县上下合力共同推广硒品牌,让人民群众共享品牌带来的价值。此外,为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发展旅游业以扩大硒产品销路,政府还出资修路。不仅新店村的面貌焕然一新,更带动了当地硒茶的销售,形成了良性循环。
图为采访新店村村书记 供图 刘竞航
探秘富硒展馆,了解产业全貌
石台县除了硒茶,还有硒米较为出名。团队成员来到剡溪村的西黄山富硒展览馆,对硒产业产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在展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团队成员参观了整个展厅。西黄山富硒展览馆分为三个展区,分别展示了石台依托硒元素打造的特色历史景点、特色硒产品以及关于硒元素的科普知识,让团队成员充分认识到硒元素对人体的益处。展厅中的硒米同样引人注目,展馆讲解员介绍道:“虽然硒米的硒含量比不上硒茶,但相比比普通大米还是高出不少!”作为石台富硒三宝中的重要一员,实践团队也对硒米展开了详细调研。
图为展馆内听讲解员介绍的成员
考察水稻基地,见证科技赋能
实践团队来到了大山村的文森卡硒米种植基地。这里有一片广阔的稻田,烈日下,几位工人正穿梭在田间抛洒化肥。据基地负责人介绍,文森卡富硒水稻基地是石台县第一批水稻基地,占地220亩。如今,随着基地扩大,政府帮助完善了全镇范围的自动化设施,如使用拖拉机耕地、插秧机插秧和无人机喷洒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如今的石台县富硒水稻种植基基地,除遇恶劣天气,已不再需要大量人工看护,科技正为当地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图为跟随种植基地负责人的同学们
践行青年使命,助力硒业发展
实践团队碾转多地,调研活动暂时告一段落。石台县以硒产品为依托的特色产业发展势头正劲。这个曾经安徽省有名的贫困县,如今已实现全面脱贫,人民生活日益改善,乡村振兴的蓝图正在逐步绘就。不过,在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也发现了一些问题:由于石台山多,地理位置偏僻,硒产品的销路仍受限制,如何借助新媒体平台扩大销路值得探索;此外,水稻种植基地由于地理环境的影响很难连片设立,且通信网络的电线杆常伫立在田间,干扰无人机作业。团队认为需要推动政府与运营商的沟通协商,寻求两全其美的解决方案。
通过此次调研活动,合肥工业大学的学子们更加明确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使命 ,也以实际行动为石台县富硒产业的发展注入青春力量。
图为石台县的劳动人民 供图 蒋国强
(作者 檀晶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