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战略新支点:煤矸石充填技术如何撬动千亿级绿色经济

2025-07-03 10:52:01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创新驱动,低碳赋能。日前,第三届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举办,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煤炭、火电和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企业、科技型企业、装备型企业等业内

创新驱动,低碳赋能。日前,第三届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技术交流会在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举办,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家、学者及煤炭、火电和煤化工行业龙头企业、投资企业、科技型企业、装备型企业等业内人士共同就推进煤矸石、气化渣、粉煤灰等资源化利用进行深入交流与研讨,多元探索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新路径,助力绿色矿山建设,为资源型城市打造“无废城市”写下生动注脚,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力量,为美丽中国建设提供更多绿色方案。

 

 

本次会议由工业固废网、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地矿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内蒙古煤炭学会、内蒙古自治区环境科学学会、内蒙古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准格尔旗对外招商投资有限公司、中国—蒙古国选矿工艺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筹)协办;准格尔旗能源协会、山西省环保产业协会煤矸石综合利用专业委员会、内蒙古超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河图矿业(山西)有限公司、福建泉工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正大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海州重工机械有限公司、青岛松灵电力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湖北华窑中盟窑炉设备有限公司支持;北京固废通固废资源化利用有限公司、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内蒙古研究院承办。

会议通过对煤基固废利用技术、设备、思路的探讨交流,为煤炭资源能源型地区绿色转型提供重要经验,为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提供解决方案。

来自北京、天津、广东、山东、辽宁、四川、贵州、陕西、河南、河北、山西、宁夏、内蒙古等地高校、科研机构教授、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300余人齐聚准格尔旗。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赵增武,内蒙古地矿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秉智,内蒙古自治区研究室(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内蒙古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张树礼先后致辞。内蒙古工业大学副院长、教授刘建国,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田书磊,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苍大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建波,华南理工大学系主任、教授石林,内蒙古工业大学主任、教授公彦兵,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李宇,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教授刘泽,内蒙古工业大学副教授杨志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教授云斯宁,山西省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研究专员滕朝晖,鄂尔多斯碳中和研究院博士毛东鹏,成都建筑材料工业设计研究院教授高工高敏,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张永锋,山西工学院低碳固废资源化产业技术研究院教授韩涛,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总院教授级高工张文生,内蒙古科技大学研究生张凯悦等专家、学者及业内人士作主旨发言。

当日,河图矿业与北京固废通——工业固废网达成战略合作意向,并就“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项目”成功签订合作协议。北京固废通副总经理谢欣雨与河图矿业矿山机电总经理岳鹏代表双方签约。北京固废通总经理、工业固废网创始人杜根杰向河图矿业董事长陆永生颁发战略合作伙伴铜牌和证书。河图矿业战略经营顾问、智能制造公司总经理冯易伟,工业固废网新媒体事业部白雅婷,会议会员部范海华参加上述活动。

 

 

 

 

作为煤炭开采和洗选伴生的固体废弃物,长期以来,煤矸石利用难度大,长期面临堆积占地、自燃污染等环境隐患,一直困扰着煤炭开采和洗选行业。此次签约不仅是双方合作共赢的重要里程碑,更是煤基固废综合利用领域的一次重要突破。双方表示,将继续深化合作,携手攻关,共同推动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技术的推广应用,为绿色矿山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双方将利用好西安创建的大宗固废选进技术与装备产业协同平台,尽快组织推动产业化示范工程。

据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张建波介绍,我国气化渣等固废年产量超8000万吨,综合利用难题亟待破解。

 

 

据杜根杰介绍,2023 年,我国大宗工业固体废物产生 42.41 亿吨,综合利用 22.93 亿吨。其中,煤矸石产生量8.48亿吨,利用量6.28 亿吨。较2022 年相比,煤矸石产生量从 8.21 亿吨增至 8.48 亿吨。全国7个原煤产量过亿吨的省份的煤矸石产生量达 75532.31 万吨,山西、陕西、内蒙、新疆等主力煤炭生产区的煤矸石产量占全国总量的 90.5%。他表示,河图矿业首创的智能双体充填技术(膏体加浆体)已在山西省吕梁市部分煤矿成功应用,该技术解决了大宗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痛点。

 

 

冯易伟在主持签约仪式时表示,当前,全国上下正深入推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而煤矸石等煤基固废的综合利用正是系统性实践与创新探索这一理念的重要途径。河图矿业依托在煤矿机电领域与矿建工程行业的深厚技术积淀,自主研发煤矸石智能双体充填技术,联合企业自研的HCS智能干选机,实现煤炭与矸石的精准分选作业,为煤矸石的处理提供了革命性的解决方案。

 

 

据河图矿业矿山工程总经理张光银介绍,智能双体充填项目为煤矿提供了“采选充一体化”方案,通过井下就地处理矿井矸石和井上返矸系统,大幅减少了地面排矸费、矸石山治理费、场地占地费、地面塌陷土地复垦费及水土保持补偿费等多项支出,有效降低了整体生产成本。通过井上下协同作业,减少了煤矸石升井量,创新应用“连采连充”工艺,提升了资源回收率,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共赢。

 

 

陆永生认为,河图矿业智能双体充填项目不仅解决了煤矸石的处理问题,还了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为煤炭行业探索出一条“无废矿山”的可持续发展路径,树立了“黑色包袱”向“绿色金矿”转变的典范。

内蒙古地矿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秉智表示,聚焦煤基固废综合利用新模式,旨在推动鄂尔多斯煤系高岭土产业化及固废生态化治理。河图矿业双体充填技术将煤矸固废用于充填,有效化解堆积难题,提升资源利用率,高度契合治理目标。

内蒙古超牌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建明表示,煤系高岭土替代传统玻璃纤维原料优势明显。河图矿业井下智能双体充填项目在处理煤基固废时,可与煤系高岭土开采加工形成产业链协同。一方面,充填项目为煤系高岭土开采解决固废处理难题;另一方面,煤系高岭土产业化大有可为,可为多种产业提供原材料。此外,需要各方携手,共同开拓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新蓝海,实现互利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内蒙古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教授赵增武长期致力于固废绿色高效高值利用研究。赵增武表示,新时代固废处理需强化产学研协同,而河图矿业双体充填技术,以创新模式实现煤矸固废的资源化利用,契合绿色高效发展理念,具备广阔的技术提升与应用拓展空间。

 

 

此次会议重点聚焦煤矸石、粉煤灰等煤基固废的资源化实现路径。与会专家、学者、业内人士紧紧围绕煤矸石中碳元素作用机制、智能充填技术革新、煤气化渣的环境属性与高值化利用等多个方面展开了深入探讨。专家们分享了计算机机器学习在固废处理中的精准应用实例,展示了煤系高岭土产业化成果,并对农业消纳固废的可行性进行了研讨。会上还创新性提出了数字化循环经济链模式,从政策、技术、商业等多层面推动固废“变废为宝”,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会议聚焦行业前沿,深度解读技术政策与发展趋势,涵盖固废制备陶粒陶瓷、脱碳、智能分选等多个技术方向,覆盖建筑、农业、矿山等多元场景,通过展示创新实践,为固废处理产业化提供系统性解决方案,为构建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经济体系贡献力量。(陈雄飞 高变)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