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湘绣遇见现代美学:从国礼到日常的「扎根」之路

2025-06-27 13:13:40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正文在2025年中国非遗春晚的舞台上,国家级湘绣传承人江再红以针为笔,一幅《狮啸雄风》凭借独门绝技「鬅毛针」焕发出虎豹皮毛的逼真生命力。作为湖湘文化瑰宝,湘绣核心产区年产值超2.5亿元,为近万名绣工(99%为女

 

正文

在2025年中国非遗春晚的舞台上,国家级湘绣传承人江再红以针为笔,一幅《狮啸雄风》凭借独门绝技「鬅毛针」焕发出虎豹皮毛的逼真生命力。作为湖湘文化瑰宝,湘绣核心产区年产值超2.5亿元,为近万名绣工(99%为女性)提供就业,其艺术价值日益凸显。但行业仍面临库存融资难、绣工老龄化等挑战——如何让千年技艺真正融入现代生活?

「科技+非遗」的创新模式正成为破局关键。湖南省人大代表成新湘指出,温感湘绣、数字纹样等技术实践,正在推动湘绣从展柜走向日常。在此背景下,国货品牌御泥坊与湘绣手艺人展开合作,尝试以「#一针一线,绣出立体光影」为主题,探索传统文化与现代消费的共生之道。

01 针尖美学:寻找传统技艺的当代表达

此次合作源于对东方美学的共同追求:

光影哲学:湘绣以蚕丝天然光泽绣出动物毛发的蓬松感,这种「以柔化刚」的质感表达,与当代肌肤美学追求原生光彩的理念遥相呼应;

匠心共鸣:湘绣「掺针」需数十层丝线叠加的耐心,恰似品牌对东方原料的长期钻研(如采用古法工艺淬炼草本成分);

文化使命:二者均曾作为「东方名片」亮相国际舞台,对文化传承怀有责任感。合作推出的限定湘绣刺绣贴,将经典针法转化为可佩戴的日常艺术品,让非遗触手可及。

02 以创新为线:编织非遗应用新场景

如何让非遗真正「用」起来?此次实践提供了新思路:

技艺启发产品:湘绣中丝线紧绷的张力美学,启发了肌肤抗老科技中对「支撑力」的探索;

科技反哺文化:运用视觉技术呈现针法与肌肤结构的艺术化对照(如刺绣动作与胶原纤维重排的创意视频),深化公众对非遗的理解;

轻量化载体破圈:刺绣贴等周边产品,让用户成为非遗传播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御泥坊品牌负责人表示:「湘绣的秩序感与生命力,为我们提供了文化养分。」

03 扎根日常:非遗活化的终极命题

此次合作的意义,在于跳出了「贴标联名」的浅层模式:

从符号到体验:湘绣不再仅是装饰图案,其技艺哲学深度融入产品设计理念;

企业角色再定位:作为植根湖南的品牌,御泥坊持续探索非遗活化路径——从釉下五彩瓷到江永女书,再到此次湘绣合作,逐步构建「非遗+日用」的创新生态;

长效价值大于流量:当湘绣从收藏品转型为手机壳、配饰乃至护肤品中的美学元素,传统文化才真正在消费中「扎根」。

 

非遗活化的本质,是让文化基因在现代土壤中生长。 品牌与非遗的共生关系,应是利用渠道与创意优势,搭建公众参与的文化桥梁。正如湘绣丝线唯有紧密交织方能成画,传统技艺的传承,也需要更多社会力量以敬畏之心「穿针引线」。

 

附:参考

基本逻辑都是:当下非遗热点浪潮——品牌联动XX非遗——活动环节——品牌内容点与非遗结合输出——品牌影响力与企业担当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