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西安文旅中心项目完美履约

2025-06-27 09:15:42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由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承建的西安文旅中心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三环与雁翔路十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米,由超高层A栋、高层B栋及裙房部分组成。项目以文旅为名,打造集办公、酒店、

 

由中建八局西北公司承建的西安文旅中心项目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三环与雁翔路十字,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2.7万平米,由超高层A栋、高层B栋及裙房部分组成。

项目以文旅为名,打造集办公、酒店、精品商业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依托西旅集团,带动文旅行业上下游企业孵化,发挥旅游要素优势,致力打造成为西安市高品质旅游产业集成示范园区,文旅融合城市综合体样板项目。

 

项目团队根据工程建设特点,针对超深基坑、超高层领域、钢结构、项目施工组织管理等方面积极总结施工经验和管理成果。项目总结发表3篇省部级工法、获评1项陕西省科学技术奖。

项目建设初期,面对21米超深基坑、紧邻地铁的复杂环境,应用可回收锚索施工工法,有效解决了地下复杂环境对基坑带来的困扰,既保证了基坑安全,又不影响地铁施工,能够做到及时回收利用,完成了降低成本,减少污染,节省地下空间的目的,提供了一种安全、可靠、经济、实用的支护形式。为基坑支护的发展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该可回收锚索工法被评为2023年度陕西省省级工法和第二届工程建设数字化、工业化、绿色低碳施工工法。由于项目周边紧邻小区及地铁,施工场地小,平面布置难度大,深基坑作业周期较长,分阶段分区域流水施工,存在甩项主体结构。提前回填封闭地下室肥槽,能有效解决场地转换问题,加快现场穿插施工进度,既保证了基坑安全,又为工期履约提供了极大帮助,建造更为高效合理,节省成本。项目总结发表狭小空间复杂深基坑肥槽回填施工工法,为复杂深基坑肥槽回填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和思路。

另外,项目技术团队积极开展科学技术总结,通过应用可回收锚索施工技术、鱼腹梁钢支撑支护施工技术、利用既有支护结构加固的挡土墙支护技术、预制盖板施工技术、泡沫混凝土施工技术、流态固化土施工技术六大施工技术,总结《邻近地铁及小区超深基坑支护及回填施工关键技术》获评2024年陕西省建筑业协会建设工程科学技术奖,解决地铁区域锚索不允许侵入地下空间、临近地铁及小区深基坑安全支护、肥槽快速回填、高效平面转换、狭小深基坑肥槽回填材料选型等施工技术难点。

项目积极对接属地政府,开展科技交流及观摩活动,2023年10月,顺利举办西安市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暨文明工地现场观摩会,作为西安市十个文明工地分会场之一迎来了百余人观摩,重点观摩了项目在质量管控、安全管理、绿色施工、智慧建造等方面的特色亮点。

2024年10月,顺利举办陕西省智能建造与新型建筑工业化试点项目观摩会,作为陕西省五大分会场之一迎来了近千人观摩,期间展示自动水平监测机器人、自动放样机器人、混凝土抹面机器人、钢结构焊接机器人等一系列智能化、低碳化、绿色化技术成果的创新应用。

截至目前,项目共发表发明专利19项,其中发明专利10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项目幕墙吊装工程工况复杂,项目技术团队发明使用骑墙吊篮、外挑结构下的吊篮支座、环形轨道支座,解决了不同环境下幕墙吊装不便的难题,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根据不同施工阶段的施工管理,项目团队分阶段总结,编写《超高层施工土建关键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建筑工程EPC总承包项目风险管理研究》、《超高层高空倒锥形钢塔冠安装关键技术研究》等7篇工程技术论文,将管理经验和施工技术相结合,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水平,积累了宝贵经验。

 

项目的累累科技硕果,不仅彰显了团队攻坚克难的智慧与实力,更成为驱动科技进步、引领行业升级、赋能公司发展的强劲引擎。这些科技成果正切实转化为提升服务效能、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现实力量,为工程高质量发展注入智慧基石,为行业前沿探索树立标杆,为公司核心竞争力构筑坚实壁垒。展望未来,这些源自工程的澎湃动力,必将持续涌动,驱动公司在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征程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度。(刘逸华)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