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民营医疗行业,小白兔口腔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陕西秦巴山区的一家小诊所,到如今覆盖西北、辐射全国的61家连锁机构,创始人王鸿应用20年时间,完成了一场从放牛娃到企业家的蜕变。他的故事,是一场关于“觉醒”的叙事——三次关键的人生转折,让他从贫困中突围,最终打造出一个闻名全国的口腔医疗品牌。
第一次觉醒:走出大山,用知识改变命运
王鸿应的童年是在陕西秦巴山区的贫困中度过的。家里兄弟六人,常常吃不饱饭,学费要靠借钱或社会资助。17岁前,他的主要“工作”是放牛。
命运的第一次转折发生在高考后。他考上了口腔医学专业,但老师都不清楚这个专业具体是做什么的。为了凑够328元的学费,他徒步翻山借钱,最终踏上了求学之路。毕业后,他被分配到一家公立医院,月薪仅180元。这在当时是“铁饭碗”,但他很快意识到:这样的收入无法改变家庭的贫困现状。于是,他做出了人生第一个重大决定——放弃稳定工作,北上广游历学习,寻找创业机会。
第二次觉醒:从承包科室到创立品牌
1990年代,民营医疗行业刚刚起步。王鸿应通过承包医院口腔科室赚到了第一桶金,首月收入8000元,后来稳定月入过万。但他发现了一个致命问题——承包模式无法积累品牌价值。
2003年,他决定回老家安康创业,创立自己的品牌——“小白兔口腔”。这个名字源于他的品牌理念:亲切、温暖,让患者不再恐惧看牙。创业初期,他预算25万,实际花费40万,其中不少是向亲友借的。但他坚持一个原则:借款必须付10%的年息,哪怕自己再困难,也要守住诚信。这一决定,奠定了小白兔口腔的企业基因——“知行合一,利他共生”。
第三次觉醒:从区域龙头到全国连锁
2008年,王鸿应进军西安市场,购置1000平方米房产,2009年开设第一家门店。当时陕西的民营牙科市场尚未成熟,小白兔口腔凭借优质服务和差异化装修,迅速打开市场,成为区域标杆。
2014年,他启动连锁化战略,2017年公司成功上市。2019年,公司总经理套现4000万离职,王鸿应兑现了当初的股权承诺,再次印证了他的经营哲学——“承诺的事,一定要做到”。
2020年,受到大环境的影响,民营医疗机构遭遇重创。小白兔口腔捐赠311.1万元现金(寓意“万众一心”),并未大规模裁员。但因工资延迟一天发放,王鸿应直接辞退人力负责人,坚守“准时发薪”的企业底线。
在王鸿应看来,医疗行业的乱象往往源于“外行从业者缺乏良知”。因此,小白兔口腔的核心价值观始终围绕两点:拒绝过度医疗,每年投入300万资助贫困患者,并开展免费牙科下乡服务。员工激励医疗副总裁自费进修后持股15%,分红远超投资,薪酬高于公立医院同行数倍。
从放牛娃到61家连锁创始人,王鸿应的故事诠释了一个朴素的真理——“努力是普通人唯一的路径”。如今,小白兔口腔的使命已不仅是赚钱,而是“让普通百姓享受国际水平的牙科服务”。“使命不是喊出来的,是要使出命来干的。”王鸿应说。这句话,或许正是他商业人生的最佳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