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8日,第31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拉开帷幕。北京展区凸显首都出版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丰硕成果,突出北京中轴线文化、北京原创文学、北京“旧书新知”,为海内外读者奉献精彩纷呈的京味文化大餐。
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 作者与读者共鸣
旅游教育出版社应邀举办了“让我们以新视角去发现北京之美——《这里是北京》新书分享会”活动,以新视角聚焦北京城市肌理,通过丰富的内容分享与精彩的互动环节,带领读者沉浸式感受古都文化的独特魅力。
《这里是北京》图书分享会现场
北京地理学会常务理事、科普委员会主任王越,旅游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丁海秀,北京财贸职业学院科技处处长、教授刘雁琪,中国传媒大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外语学院英文系副教授李娜、琥珀视觉创意设计有限公司总经理路征和多家媒体出席了活动。旅游教育出版社策划编辑黄明秋主持了本次活动。
出席会议的嘉宾
旅游教育出版社副社长丁海秀作为本书的主编之一,首先分享了《这里是北京》的策划背景。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承载着“凝聚荟萃、辐射带动、创新引领、传播交流”的核心使命。策划《这里是北京》,正是对这一国家文化战略的直接响应。其次介绍了本书“文笔优美+视觉震撼+多媒体融合”的内容特色。最后重点说明本书嵌入的数十个震撼视频,通过AR技术实现虚实交互,读者扫码即可观看3D复原的皇家建筑或胡同生活场景。这种“文化+科技”的叙事方式,能让读者沉浸式感受到古都文化的独特魅力,有助于打破文化隔阂,提升中华文化的全球影响力。
丁海秀副社长分享图书策划背景、内容特色
丁海秀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这里是北京》以十七个篇章为框架,涵盖地理、历史、文化、科技等多元维度,形成了“百科全书式”的内容体系。同时,通过近千张高清图片与数十个震撼视频的融合,实现“文字叙事+视觉冲击+数字体验”的立体呈现,满足读者对深度阅读与感官享受的双重需求。百姓生活、帝都气象、千古风韵、万世华章,实有一书在手,通晓北京文化之感。
《这里是北京》书影
在接下来的专题分享环节,三位嘉宾从各自的视角展开了关于北京文旅的深入探讨。
王越老师以“北京中轴线:探寻古都之美 传承文化之魂”为题,指出北京中轴线不仅是建筑艺术的集大成者,更承载着中国传统都城规划的哲学思想,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王越老师作专题分享
刘雁琪教授作了题为“这里是北京:在世界文化遗产中触摸城市的脉搏”的分享。她聚焦北京世界文化遗产,用一个个鲜活的文旅案例强调世界遗产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城市发展的文化基因。
刘雁琪教授作专题分享
李娜副教授用英语与我们共话“北京欢迎您:文旅新体验与全球共享”专题,让大家看到北京如何以开放之姿拥抱世界,聆听中国故事在国际语境中的回响。
李娜副教授作专题分享
专题分享后,现场进入紧张有趣的有奖问答环节。主持人围绕北京人文历史、民俗礼仪等方面设置的问题引发了读者踊跃参与,将活动气氛推向高潮。有读者表示:“这种互动形式让文化知识变得鲜活,更让我们感受到北京文化就在身边。”
图书内页片段
一位年轻的读者接受媒体现场采访,他说,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北京正以她独有的方式,迎接新的挑战,展现新的风采。通过阅读旅游教育出版社的《这里是北京》图书,会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一起寻味老北京、逐梦新北京、爱上大北京,让世界读懂中国。
(李岑虎 供稿:丁海秀、黄明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