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宁市斜桥镇庆云村开展“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移风易俗宣传活动
6 月 11 日下午,海宁市斜桥镇庆云村家门口服务驿站内热闹非凡,一场别开生面的“反对浪费、崇尚节约”移风易俗宣传活动在此举行。30 余名村民代表齐聚一堂,通过乡风评议、手工创作、趣味问答等多元形式,共话节约新风尚,让文明理念在互动中入脑入心。
乡风评议:让节约共识从 “心” 凝聚
“现在办喜酒,菜量比十年前多了一倍,最后倒掉的比吃掉的还多,实在可惜。” 活动首个议程 —— 乡风评议会上,村民代表钱大姐的发言引发共鸣。围绕“如何遏制餐饮浪费”、“红白喜事如何精简办”等议题,大家你一言我一语,从自家事说到村里事,从餐桌浪费谈到资源节约。
村工作人员趁机拿出《庆云村村规民约(修订稿)》:“咱们去年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进村规,今年打算增加“反对铺张浪费”、“推行光盘行动“等内容,大家看看怎么完善?” 话音刚落,老干部吴大伯立即响应:“可以加入“家庭红白喜事申报制度”,村里红白理事会提前介入指导,既能避免浪费,又能减轻群众负担。”
历时一个小时的评议会上,村民们共提出 8 条具体建议,涵盖餐饮节约、婚丧简办、资源循环利用等多个方面。这些带着“泥土味”的建议,既是村民对身边浪费现象的深刻观察,更凝聚着共建节约型乡村的集体智慧。
纽扣画创作:让节约理念触“手”可及
在手工制作区,一场以“崇尚节约”为主题的纽扣画创作吸引众人参与。五颜六色的纽扣、木板画框、胶水等工具整齐摆放,村民们围坐在一起,用指尖的巧思赋予零碎物件新的生命。
“我要做个“光盘行动”的标志,中间画个空的盘子,上面粘上这四个大字。“69岁的许大伯仔细拼接白色纽扣。随着一幅幅纽扣画逐渐成型,“节约粮食”、“拒绝浪费”等理念也变得具体可感。村民们捧着自己的作品拍照留念时,村民骨干韩大姐有感而发:“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活动,比单纯说教管用多了。以后可以旧物利用制作各种手工作品,让大家都知道节约是“美”的事。”
击鼓传花:让节约知识入脑入心
“鼓声停!拿到绣球的乡亲请听题:家庭节水有哪些小窍门?” 随着主持人一声令下,击鼓传花答题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绣球在人群中飞速传递,鼓声骤停时,58 岁的优美庭院户朱大姐“中奖”了:“淘米水可以浇花,洗衣服水可以拖地,这是我家的“节水经”!” 话音未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问答内容涵盖粮食安全、垃圾分类、绿色出行等多个领域,既有 “谁知盘中餐”的古诗接龙,也有“如何处理过期药品”的生活常识。朱大姐连续答对两道题,开心地说:“以前觉得节约是大事,现在知道随手关灯、少点外卖都是节约,过日子就得精打细算。”
活动最后,村民们共同签署《“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承诺书》,承诺从自身做起,践行“光盘行动”“低碳生活““简约婚丧”等文明新风。村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将把评议会上的合理建议纳入村规民约,并在共富集市开展宣传,让节约理念从活动现场延伸到家家户户。
从评议会上的热烈讨论,到纽扣画里的创意表达,再到答题环节的欢声笑语,庆云村这场充满乡土气息的移风易俗活动,不仅为村民搭建了共议共治的平台,更让“反对浪费、崇尚节约”从口号变成可见可感的生活实践。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这样的文明实践正如一粒粒“节约种子”,正在浙北大地的沃土上生根发芽,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