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煤炭企业安全生产面临智能化转型、绿色发展等多重挑战,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企业治理的“生命线”,与安全生产的深度融合成为破解安全管理难题的关键路径。本文通过分析当前煤炭企业思政工作与安全生产融合的实现意义,从思想引领、制度协同、文化浸润、技术赋能、队伍建设五个维度构建融合路径,旨在为煤炭企业构建“思政引领安全、安全检验思政”的现代化治理模式提供理论参考与实践范式。
一、新时代煤炭企业思政工作与安全生产融合的现实意义
1.政策导向与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随着“双碳”目标推进与《安全生产法》实施,煤炭企业需在绿色转型中坚守安全底线。思政工作通过价值引领、组织动员等功能,可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安全发展理念转化为员工自觉行动,而安全生产则为思政工作提供实践载体,二者融合是落实国家政策、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2.破解安全管理痛点的关键举措
当前煤炭企业安全事故仍偶发,根源在于员工安全意识薄弱、制度执行偏差等。思政工作可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心理疏导等方式,从“人本”层面消除安全隐患,弥补传统安全管理中“重技术轻思想”的缺陷,形成“制度约束+思想引领”的双重保障。
3.提升企业治理效能的重要路径
思政工作与安全生产的融合能促进企业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通过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与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将政治优势转化为安全管理效能,同时借助安全生产的量化指标检验思政工作成效,实现“软思政”与“硬安全”的协同增效。
二、新时代煤炭企业思政工作与安全生产深度融合的实施路径
1.思想引领维度:构建安全价值共识体系
以理论武装为核心,将安全生产理念深度融入思政教育全链条。通过党委中心组专题研讨、支部“三会一课”等载体,系统学习关于安全生产重要论述及新《安全生产法》,创新开展“安全微党课进班组”活动,利用班前会由党员骨干结合岗位实际解读"发展决不能以牺牲安全为代价"的深刻内涵。建立"三级思想引领" 机制:企业层面开设“安全思政大讲堂”,邀请行业专家结合党史中的安全案例授课;区队层面开展“安全价值观大讨论”,组织员工围绕“我对安全的认知”撰写心得体会;班组层面实施“安全思想互助”,由党员与后进员工结对子,通过“一对一”谈心谈话强化安全意识。同时引入心理干预辅导,为员工建立安全心理动态档案,针对焦虑、疲劳等状态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对“三违”人员实施“思想剖析+行为矫正”双干预,从认知根源筑牢安全防线。
2.制度协同:党政同责、一岗双责
党委前置研究安全事项,制定议事规则;网格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委委员包矿、支部书记包区、党员包岗。安全绩效列入党员民主评议“一票否决”。管理层绩效考核硬指标占六成(事故率、整改率等),软指标占四成(思政覆盖率、员工满意度);员工设“安全思政积分”,培训、报隐患均可积分,换培训或晋升。实施后员工安全思想显著提升,形成制度+思想双保险。
3.文化浸润:提炼“生命至上、责任在心”
基层党支部建“安全文化长廊”,党史+安全故事同步展示。开展“五个一”活动:“安全家书”分享、每季“安全道德讲堂”、每年“安全家庭日”,再加微视频大赛、示范会议室。选树“党员安全先锋”“安全文明家庭”,公众号开“安全先进典型”,短视频+红色情景剧让理念入脑入心。
4.队伍建设:实施“双向挂职”
思政干部到安全一线助理,安全干部进党群部门宣讲。组建“思政+安全”联合教研团队,开发融合课程,每月案例复盘。建立“双证融通”,思政干部需考安全基础,安全干部需认证思政实务,持证者纳入企业复合型人才库。(瑞平公司张村矿 崔见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