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科技革命加速渗透、新消费需求持续升级的当下,文旅新质生产力正成为打破行业传统路径、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动能。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本质是通过新人力资源、新文旅资源与新产业模式的深度叠加,打破传统发展路径依赖,构建更具创新力、竞争力与可持续性的文旅发展生态,这也同步催生出一系列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场景。
10月1日,佛山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项目一期正式落成,恰逢国庆中秋双节(10月1日 - 10月8日),项目同步推出“上山皂乜野・皂幕山趁圩生活节”主题活动,迅速点燃珠三角游客出游热情。作为高明区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载体,该项目不仅激活了区域生态文旅资源活力,更探索出一条可落地、可复制的区域文旅转型新路径。
新人力资源:破局运营,构建“政企协同”机制
在过去,传统文旅项目常因“行政主导、市场脱节”陷入运营低效困境。为破解这一难题,高明区国有资产管理局下属佛山市高明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投入区域文旅市场,成立佛山市明悦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下称“明悦文旅公司”),明确“政府引导定方向、企业运作提效率”的分工模式,让专业人做专业事。
政府部门聚焦规划引领与生态保护,划定项目开发的“红线”。例如在环皂幕山项目中,政府提前明确生态保护范围,确保开发过程不破坏皂幕山97.28%的森林覆盖率。企业层面则负责业态设计、活动策划与日常运营。明悦文旅公司组建市场调研、活动策划、现场运营专业团队,深度挖掘游客需求——在项目一期落成后,紧扣双节节点策划“趁圩生活节”,将民俗市集、山野美食等内容融入山林场景,期间吸引近12.6万人次参与,较同期增长近3倍,直接带动该片区域消费额突破880万元,实现“开业即火爆”,印证了专业运营价值。
新文旅资源:激活生态,打造“全域联动”体系
文旅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对资源的重新梳理与价值重构。佛山市高明区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但长期以来,这些生态资源“各自为战”,使得它们的优势难以转化。
环皂幕山项目一期以皂幕山为核心,结合“山地 + 水体 + 空域”三栖户外场景,深度植入体验内容,打造“山地生态体验带”,游客可通过徒步线路串联多山景观,还联动“两江”水景,打造“皂幕・粉砂溪畔”打卡点,融入溪流营地、休闲慢漂、摸鱼抓虾等业态,形成“山景 + 水景”的联动体验。此外,深度融合乡土文化,开发乡村民宿、农家美食工坊,让游客在体验山野风光的同时,感受高明本土的农耕文化与民俗风情。通过这一系列举措,将原本“沉睡”的生态资源转化为可体验、可消费的文旅产品,形成“全域联动、处处是景”的新文旅资源体系。
新产业模式:升级体验,布局多元创新业态
近年来,随着消费需求升级,游客不再简单满足于走马观花看风景,更注重旅游过程的深度体验。因此,推动文旅业态从“传统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型,以“生态 + 多元体验”的模式,以点串线,成为新产业模式的核心方向,最终实现“环皂文旅圈”这一概念。环皂幕山项目一期精准锚定这一趋势,依托现有的生态资源,创新布局水经济、低空经济、夜间经济、宠物经济、露营经济等多元业态,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
在低空经济方面,项目周边稻田景观设置稻田小火车、热气球等低空业态,游客既能乘坐热气球俯瞰万亩稻田与皂幕山全景,也能搭乘小火车穿梭田间,沉浸式感受乡野风光。在户外经济方面,依托皂幕山的自然地貌,打造徒步、露营、骑行等户外项目,同时推行“无痕露营”标准,确保生态保护与体验升级并行。在夜间经济方面,明悦公司进驻皂幕山运营后,积极响应游客需求,推出“夜爬皂幕山”服务,游客可在夜间沿登山步道攀登,抵达山顶后露营观星、等待日出,清晨还能欣赏 “皂幕凌云” 云海(佛山新八景之一)。这一业态让游客从“白天游”延伸至“夜间留”,大幅提升消费时长与体验丰富度。
在水上经济方面,联动西江沿线资源,同时借助西坑支流小流域开发了溯溪露营、人宠慢漂等项目,让游客在玩水的过程中感受山水活力。值得一提的是,西坑支流生态清洁小流域还是广东省首单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交易项目。这些新业态的叠加,不仅丰富了以 “皂幕山” 为核心的文旅产品体系,更强化了差异化竞争力,助力统筹环皂幕山片区全域发展,进一步打响 “佛山第一峰” 的招牌。
新质生产力引领文旅高质量发展,高明经验为全市提供借鉴
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对文旅产业而言,就是要打破“靠山吃山”的传统思维,用创新模式释放生态资源的潜力。佛山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为抓手,探索文旅新质生产力路径,其核心经验可总结为:资源整合夯基础、模式创新促升级、国企赋能提效率”。这一经验不仅为佛山 “文旅兴市” 战略提供了坚实支撑,更对全省文旅产业升级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未来,环皂幕山生态旅游观光带将以更安全、更迷人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成为展示佛山自然风光与文化魅力的亮丽名片,也将持续以文旅新质生产力为引擎,引领区域文旅产业迈向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