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十月,丹桂飘香。当国庆与中秋“双节”同至,万家灯火团圆时,环卫工人、外卖小哥、绿化工人、快递小哥们依旧穿梭在城市的大街小巷,用汗水守护着城市的整洁与有序。而在温岭,有一群人,始终记得他们。他们是浙江省温岭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香溢”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自成立以来,“香溢”志愿者服务队始终坚持“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理念,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写进每一次行动中,把“香溢”品牌的温度传递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双节”来临之际,“香溢”志愿者们再次出发,沿着温岭城市主干道,为节日期间仍坚守岗位的户外劳动者送上月饼、香囊、矿泉水等节日慰问品,用实际行动致敬每一位平凡而伟大的城市守护者。
从“送清凉”到“庆团圆”:一场持续半年的温暖约定
若将时间轴拉回8月,温岭的烈日正炙烤着每一寸路面。“香溢”志愿者们的第一次“夏日送清凉”活动中,矿泉水、藿香正气水被送到外卖骑手站点、环卫驿站和绿化队驻地。“那水捧在手里凉丝丝的,比喝了冰镇饮料还熨帖!”环卫工人攥着志愿者的手说,“你们一来,连风都变甜了。”
这场“清凉之约”没有随暑气消散。中秋国庆前夕,温岭烟草“香溢”志愿服务队的办公室里,一场特殊的“双节关怀碰头会”正在召开。办公室主任郭海波翻看着上半年的服务台账,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不同群体的需求:“骑手说手机充电不方便,环卫工想要防蚊用品,绿化师傅提过工具包太沉......”
最终,一份“定制化温暖清单”出炉:除了传统的月饼、香囊,还增加了便携充电宝、防蚊手环、护膝等实用物品;活动地点从固定点位延伸到劳动者最常出现的路口、广场;更重要的是,志愿者们不再只是“送东西”,而是留出半小时陪他们歇脚聊天,听他们讲工作中的小故事。
双节里的“微镜头”:每声“辛苦了”都有回响
图为温岭烟草“香溢”志愿者为小区保安送中秋月饼
“双节”来临前,太平街道万昌路路口。56岁的环卫工陈冬梅大姐正低头清扫着道路垃圾,橙色马甲被汗水浸透。“陈姐,歇会儿!”一声亲切的招呼让她抬头——是“香溢”志愿者林哲,手里提着保温桶和礼盒。“您工作辛苦了,这是中秋月饼,您尝尝;还有艾草香囊,驱蚊又提神。”林哲蹲下身帮她理了理工牌,又倒上一杯热水。
这样的场景,在这个“双节”里不断上演。在城南的快递站点,志愿者们为骑手们递上月饼,听他们讲“国庆单量翻倍但能多赚点补贴家用”的朴实话;在城北的公园绿地,绿化师傅老周摸着志愿者送的护膝直感慨:“弯腰修剪久了膝盖疼,这东西很实用!”
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串起了城市最温暖的脉络。正如参与活动的志愿者林哲所言:“以前总觉得'关怀'是大词,现在看,不过是一句'您歇会儿'、一杯热水、一次认真的倾听。”
从“一时温暖”到“长效守护”:用制度让善意生长
温岭烟草的“香溢”志愿者服务,早已不是零散的活动。自组建以来,这支以党员、青年团员为主体的队伍,已形成“四季有主题、月月有行动”的服务机制:春季“爱心义剪”进工地,夏季“清凉驿站”全天候开放,秋季“技能培训”提升应急救护技能,冬季“暖冬礼包”送到独居老人家中。而针对户外劳动者的专项服务,更建立起“需求收集—动态响应—效果反馈”的闭环体系。
“我们不仅是送东西,更想成为他们的城市家人。”郭海波介绍,通过定期走访驿站、建立微信联络群,志愿者们能及时了解户外劳动者的新需求:今年夏天,听骑手说“手机导航耗电快”,驿站立刻增设了共享充电宝;听环卫工反映“休息椅不够”,协调沿街商铺开辟了多处“爱心歇脚点”。
图为温岭烟草“香溢”志愿者给外卖骑手送清凉用品
这种“把服务做到心坎里”的理念,让“香溢”志愿者的身份逐渐从“活动参与者”变成“日常陪伴者”,让户外劳动者们感受到了社会的温暖与关怀,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更多的人。
未来,浙江省温岭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的“香溢”志愿者们将继续前行,不断拓展志愿服务的领域和内容,让“香溢”的温暖传递得更远,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美好,为构建一个更加和谐、温暖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金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