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离“李鬼”软件,回家订票别踩坑

2025-10-11 09:16:2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客出行需求旺盛。采访人员者调查发现,一些山寨订票软件近期“活跃”起来——它们与官方平台界面、标志相似,却暗中收取额外服务费,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一些软件存在无法出

国庆中秋长假期间,旅客出行需求旺盛。采访人员者调查发现,一些山寨订票软件近期“活跃”起来——它们与官方平台界面、标志相似,却暗中收取额外服务费,强制捆绑销售保险;一些软件存在无法出票、退款难等风险,让旅客蒙受经济损失。

这些披着“官方外衣”的App,看似便捷高效,实则步步是坑。它们利用用户急于出行的心理,在搜索引擎、应用商店甚至社交平台精准投放,诱导下载。不少务工人员、老年人误把“李鬼”当“李逵”,最终票财两空,这不仅是技术仿冒,更是对出行秩序的扰乱、对群众权益的侵害。

真伪难辨,平台审核须把牢“第一关”。当前,部分山寨App能在主流应用商店长期存在,甚至通过刷量、刷评制造“高分推荐”假象,说明平台在上架审核、日常监管上仍有漏洞。多地警方通报显示,此类仿冒App往往在名称、图标、界面布局上与官方出行订票软件高度相似,普通用户极难分辨。应用商店作为入口守门人,不能只重流量、轻责任,更不能放任“李鬼”横行。

明码标价,收费项目须晒在“阳光下”。不少用户反映,第三方平台购票时看似“加速包”“优先抢”服务贴心,实则层层加价、捆绑销售。有的默认勾选保险,有的将基础票价拆分成“服务费”“技术费”,令人防不胜防。在部分平台,关闭广告后,系统进一步提示需支付每张车票10至20元不等的“快速出票费”,否则可能“出票失败”,从而误导消费者付费。以铁路12306软件为例,其网站和客户端是中国铁路唯一官方售票平台,其他平台所有附加费用,均非官方行为。

信息裸奔,数据安全须织密“防护网”。用户在山寨App填写身份证、银行卡、手机号等信息,无异于将“家门钥匙”交予陌生人。7月,江苏一名男子在下载山寨版订票软件后,点击内嵌的广告链接,并在后续页面中按照提示填写个人身份信息和银行卡号,导致银行卡被迅速盗刷。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因非官方渠道购票导致的信息泄露案件呈上升趋势。个人信息不是“唐僧肉”,必须严加看管,一旦信息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可能被用于刷单、洗钱、冒名贷款等非法活动。平台要尽到数据保护义务,监管部门也要加大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代价。

未来,期待监管更有力、平台更尽责、用户更清醒。技术向善,不应是空话;出行安心,也不该是奢望。只要各方齐心,守住入口、管住收费、护住数据,就能让“李鬼”无处遁形,让每一张车票都通向温暖的终点。(韦向奎)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