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的魏都,晨雾还未散尽,建安大道旁的梧桐叶已悄悄染上金边。清晨8点30分,魏都区烟草分公司的办公楼前,客户经理们陆续走出大门,晨风吹起他们胸前的工作牌,金属徽章在微光中闪着柔和的光——今天,他们要赶在商户开门前,把最新的双节营销指导材料送到200多家店铺的柜台上。
与此同时,五一路的鸿业烟酒店里,老板张付民正对着手机屏幕点头:“好嘞!郭经理,我这就按你说的,把‘中秋团圆烟’摆到进门第一眼就能看到的位置!”手机那头,客户经理郭满的声音带着清晨的活力:“张哥,记得把红色灯笼串挂在烟柜上方,昨晚给您发的陈列视频再看一遍,有问题随时联系我!”
当第一缕阳光穿过春秋楼的飞檐,洒在魏都区的大街小巷,一场由烟草人用服务提前编织的“双节盈利网”,已在这座古城悄然铺开……
精准备货“导航仪”:从数据到货架的盈利密码
清晨的阳光刚掠过魏都区的街巷,客户经理郭满已走进了站前便利店。“李姐,今年双节短途游客多,您这靠近高铁站,得备足便携装香烟和烟酒茶组合礼盒。”她指尖划过手机屏幕,“你看这组数据,上周高铁站日均客流量同比增了23%,其中30-45岁男性旅客占比超六成,正是这款省产细支烟的消费主力群。说着从文件夹抽出试点店的销售报表,“这款搭配本地特产钧瓷茶具的礼盒,上周李老板那家店3天就卖断货了。”
在魏都区烟草分公司的“双节服务专班”,这样的场景每天都在发生。依托今年上半年消费趋势数据,公司为全区200多家终端商户定制了“三定方案”:定品类(聚焦高铁游客青睐的细支烟、低焦油产品,及返乡人群偏好的经典款礼盒)、定库存(通过历史数据算法,将商户备货损耗率控制在5%以内)、定节奏(9月20日前完成80%备货,预留20%弹性库存应对即时需求)。
“以前过节要么囤太多压资金,要么缺货干着急。”张付民笑着展示手机上的‘智能店铺管家’,“现在系统能预警销量,上周刚提醒我‘中秋团圆礼品套装’备货不足,补了20件,3天就卖光了!今年用系统推荐的组合,资金周转快多了。”
图为客户经理向客户讲解系统操作
场景化陈列“魔术师”:让货架会“讲故事”
夜幕降临,解放路商店的“双节主题专区”灯火通明:红色灯笼串下,“家国同庆”烟柜与“花好月圆”酒水区形成环形动线,中间堆头摆放着印有嫦娥奔月图案的限量版中秋礼盒,扫码还能参与“猜灯谜赢好礼”活动。这一切,都出自烟草分公司陈列指导组的手笔。
“节日营销不是简单堆货,而是造氛围、讲故事。”指导组成员魏峰蹲在地上调整价签位置,“你看,把‘孝心礼盒’摆在中老年奶粉区旁,把‘旅途伴侣’烟盒与车载充电器捆绑陈列,顾客顺手就买了。针对不同商户特点,我们设计了3套场景模板:社区店主打‘居家团圆’,将香烟与月饼、坚果组成‘团圆套餐’;景区店突出‘文旅融合’,推出印有灞陵桥、春秋楼图案的定制烟盒;商圈店则侧重‘酷炫时尚’,用盲盒形式包装新品香烟。”
“自从按他们说的摆了‘中秋记忆’主题柜,年轻人来拍照发朋友圈,连带销量涨了30%!”清泉源便利店老板娘算起账来眼睛发亮,“光陈列调整,没多花一分钱,利润倒多赚了两千多。就像烟草公司说的,让每个货架都成为讲述节日故事的舞台,最好的陈列不是把货摆得漂亮,而是让顾客在货架前想起某个人、某段时光——当商品变成情感载体,那销量就是水到渠成的事。”
图为市场经理指导商户礼品搭配
桂香飘金秋,服务暖终端。从晨光熹微的店铺走访,到灯火阑珊的陈列指导,魏都区烟草分公司用“数据+服务+场景”的组合拳,正不遗余力提前布局,想方设法将双节消费趋势转化为商户手中的“盈利钥匙”。当古城墙的轮廓在夜色中渐渐清晰,那些亮着暖黄灯光的店铺里,烟草人与商户们的笑声正随着桂花香飘远。这个金秋,烟草公司和商户们携手的暖流正沿着魏都区的大街小巷蔓延,让每一家店铺都成为今年双节消费市场中最亮眼的星。(周轩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