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色如纱,轻柔地漫过南召县城黄鸭河的堤岸。河畔,一家百余平米的店铺宛如一颗被重新打磨的宝石,正悄然焕发出璀璨而独特的光彩。原本摆满零食饮料的货架旁,如今休闲桌椅错落有致,暖黄色串灯似灵动的繁星,绕满枝头。年轻人围坐其间,举杯轻语,笑声与轻柔的河风交织缠绕——这里,便是90后店主闫向阳精心打造的“便利店+小酒馆”混搭空间“微醺角”,宛如县城夜生活中的一抹温暖夜色。
蝶变之路:从便利到“微醺”的跨界实验
店主闫向阳位是90后。2021年,她从郑州返乡,在南召县城开了一家便利店,近年来经济下行的压力与消费模式的悄然转变,如同一股无形的寒流,让便利店的客流逐渐减少,生意陷入了困境。
曾经在郑州做过清吧负责人的闫向阳意识到,单纯依靠传统便利店模式难以突围,可如何实现新突破,她一时没了头绪。改变始于一次偶然的对话。她和南召县烟草公司客户经理连兵聊起想法,对方指着她店门前的河岸线说:“你这挨着黄鸭河边,白天是路过的路,晚上能不能变成停留的地?”这句话点醒了闫向阳。她捧着一叠经营方案在南召街头转了三天,发现县城的消费需求和大城市完全不同,年轻人既需要便利店的便捷,又盼着有个能坐下来聊天的地方。
说干就干,闫向阳开启一场大胆的跨界实验。她巧妙地采用“时空切割”的理念:白天,店铺保留便利店的核心功能,货架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零食和生鲜,满足居民日常的便捷需求;夜晚七点,当城市的喧嚣渐渐沉淀,店铺便如一位神奇的魔术师,开始彻底改造空间。货架旁巧妙地腾出休闲区域,新增的精酿、果酒在灯光下散发着诱人的光泽,小巧的吧台宛如舞台的中央,等待着顾客的光临。
升级后小店环境焕然一新
转型的首月,奇迹便悄然降临,客流量如火箭般暴涨30%。看着三个年轻的姑娘点着“微醺盲盒”,在河边尽情畅谈,直至店铺打烊仍依依不舍。“她们要是一个能放松身心、畅所欲言的地方。”闫向阳在这一刻恍然大悟,如同在黑暗中找到了那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数字赋能:店铺管理系统成盈利“指南针”
“数据不会骗人,顺着顾客的喜好来,准没错。”闫向阳的这份自信与底气,源于店里那台看似普通却蕴含着巨大能量的店铺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宛如一位精明的商业管家,不仅精准记录每一笔交易,更通过深入的数据分析,为店铺的盈利指引着清晰的方向。
曾经,闫向阳用笔记本记录顾客的习惯,但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还难以全面捕捉顾客的需求。而数字店铺管理系统的出现,让数据采集变得高效而全面。通过系统能清晰地显示,在25至35岁的女性顾客群体中,十有八九会选择果味啤酒。闫向阳敏锐地捕捉到这一信息,立即调整进货比例。一款水蜜桃味啤酒在她的精心运营下,复购率如同芝麻开花般节节上涨60%。周末晚间,精酿和卤味的销量高峰也被系统精准捕捉,闫向阳据此针对性地增加备货,既避免了缺货带来的损失,又防止了积压造成的浪费。
系统还如同一位洞察市场先机的智者,揭示了消费时段的差异:工作日晚间,低度果酒和简餐成为顾客的宠儿;周末则以精酿和卤味为主打。闫向阳据此灵活调整促销策略,工作日推出“微醺套餐”(果酒+小食),为忙碌一天的人们提供一份轻松与惬意;周末主打“精酿+卤味”组合,满足人们周末休闲时光的享受需求。这一系列的动态定价策略,进一步刺激了消费,让店铺的生意更加红火。
暖心联结:社区小店的“客流密码”
“在县城做生意,靠的就是‘熟客带熟客’。”闫向阳的“微醺角”,不仅仅是一个售卖酒水的场所,更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温暖港湾。
店里有面贴满便签的“心情墙”,宛如一个装满故事的宝盒。红色便签上写着“今天升职啦”,仿佛能看到主人脸上洋溢的喜悦;蓝色便签上画着笑脸,传递着简单而纯粹的快乐。顾客留下便签,便可换一杯清凉的柠檬水,许多人因此专程而来。“他们来这里,是想找一个可以倾诉心声、分享故事的地方。”闫向阳深情地说道。
常客李女士每周都会来两三次,她笑着说:“闫姐记得我爱的喜好,偶尔还会送碟刚煮好的毛豆。这儿不像商店,更像个朋友的小院子。”闫向阳从不刻意推销产品,反而喜欢和顾客唠家常,倾听他们的喜怒哀乐。有次,几位年轻人提到婚宴“太费神”,闫向阳立刻化身贴心的婚礼策划师,根据人数、预算精心定制方案,还贴心地送上伴手礼小零食。顾客变朋友的模式,让闫向阳的生意更加兴旺。
三五好友聚会畅饮
闫向阳还用微信建了顾客群,每天都会在群里发送“今日推荐”,如同一位贴心的生活顾问。有次下雨天,群里有人说“想喝热红酒”,闫向阳立刻行动起来,煮了一锅香气四溢的热红酒,并在群里热情地喊道:“雨停了来玩,免费续杯。”那天晚上,十几个顾客不顾雨水的阻挡,纷纷冒雨而来,店里顿时座无虚席,充满了欢声笑语。
深夜十一点,闫向阳送走最后一批客人,抬头望了望那亮着的串灯,心中满是感慨:“夜间经济不是简单地延长营业时间,而是给人一个愿意停留的理由——可能是一杯酒的醇厚,一阵风的轻柔,也可能是一句聊天的话的温暖。”
这个90后女店主和她的“微醺角”,仍在继续书写着南召河畔的动人夜间故事——这里不只是生意的场所,更是一座小城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的真实写照。(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