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碱地上的新生

2025-09-30 10:00:1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清晨的薄雾漫过渤海湾的滩涂,在山东滨州无棣县郭家村果蔬大棚田间,村民李建国弯腰拨开西红柿秧,转身对身旁的张玉龙笑开了:“小张,你看这一茬西红柿,在咱盐碱地能长这么好,以前想都不敢想!”张玉龙

清晨的薄雾漫过渤海湾的滩涂,在山东滨州无棣县郭家村果蔬大棚田间,村民李建国弯腰拨开西红柿秧,转身对身旁的张玉龙笑开了:“小张,你看这一茬西红柿,在咱盐碱地能长这么好,以前想都不敢想!”

张玉龙是无棣县烟草专卖局的帮扶人员,此刻裤脚还沾着泥土。这片曾泛着白碱的土地,正以蓬勃的绿意回应着这场跨越三年的帮扶接力。

破土——让种子扎下根

(图为志愿者在田间做好育苗备耕工作)

“土壤里的盐分从去年的5.2‰降到了现在的2.4‰,今年的改良方案见效了!”无棣县局帮扶队员郝富义蹲在田埂上,指着测盐仪屏幕对周围的村民们说。

郭家村的盐碱地属滨海重度盐碱化,黏重的土壤一到旱季就泛出白花花的盐霜。今年年初,无棣县局联合市农业局专家制定“三步走”改良方案——先铺暗管排盐,在地下80厘米处埋入打孔波纹管,把浅层盐水引到村外排水沟;再撒脱硫石膏,每亩地用量精确到200公斤,中和土壤碱性;最后种苜蓿改良,苜蓿扎根时带走部分盐分,还能当绿肥。

育种是另一重突破。今年开春,无棣县局联系市农业局育种专家,筛选了7种耐碱作物中的18个品种。帮扶队员陪着育种专家刘敏来送种子时,村民们兴奋不已:“这些种子就像‘ 盐碱地特种兵 ’,它们的根系能分泌有机酸,把土壤里的难溶养分变成能吸收的。”

“刚开始我不信,觉得这地种啥都白搭。”村民赵秀兰记得,初春时节帮扶队员带着农机来深耕,她还站在田边质疑。而到7月中旬,试种的6亩耐盐碱西红柿已经收了3000多公斤,“种地终于有盼头了!”

今年的田间地头又多了智能水表,村民李建国学会了用手机查看墒情:“以前大水漫灌,越浇盐越多。现在按数据来,苗期浇30方水,拔节期浇45方,省水还保苗。”

结果——让果实走出去

(图为志愿者将果实搬上云端销售)

“家人们看过来,这西红柿刚摘的,带着露水呢!”9月28日清晨7点,村民张国富举着手机直播,镜头里帮扶队员付晓洁正帮他把新鲜西红柿装进篮子,“咱这地是盐碱地,西红柿吸收了盐碱地里的矿物质,味道比普通西红柿更浓郁呢!”

直播间里订单不断,这是无棣县局帮村民搭的“云端桥”。他们请来电商讲师,用村里的党群服务中心当教室,教村民拍视频、写文案。65岁的张国富学了一个月,从连手机调焦都不会,变成能熟练用美颜灯的“主播”,单场直播最高卖过700公斤。

在郭家村合作社里,发泡网、珍珠棉、包装盒堆成小山,无棣县局帮扶队员牛树真正核对发往天津的订单。

一旁的村民刘秀园笑得合不拢嘴:“以前,咱们的西红柿只能进入当地的菜市场,现在咱们按级划分、统一包装,搭上快递便车,咱们的农产品也能进入大城市卖个好价钱啦!”

她抬头望见远处的田埂上,帮扶队员正和村民们规划着下一季的种植计划,晨光里,那片曾荒芜的土地,正铺展着越来越浓的绿意。(宋曼曼)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