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上“吸光”列车,驶向绿色未来

2025-09-29 11:39:0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9月22日,国内首个多所能量互联互通的“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示范工程在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集团建成投运。包神铁路绿色供能项目的投运,不仅让“火车拉来黑金”的时代记忆褪色,更以一场

9月22日,国内首个多所能量互联互通的“网-源-储-车”协同供能系统示范工程在国家能源集团包神铁路集团建成投运。

包神铁路绿色供能项目的投运,不仅让“火车拉来黑金”的时代记忆褪色,更以一场关于能源、生态与经济的深刻变革,让我们重新思考铁路与自然的关系。

银龙穿梭大地织出绿锦,中国铁路经历着从工业图腾到移动风景的蝶变。“地面震动了,房屋发出了格格的响声”,狄更斯笔下的火车如巨兽般碾过田园。而如今的包神铁路,已与远处的青山、近处的柠条林构成一幅动态的风景画。这条303公里的铁路线上,6.02兆瓦光伏板年发电740万度,相当于再造一片120公顷的森林;噪音控制在65分贝以下,亦如风吹过耳畔的细语;沿线的光伏板如蓝色海洋覆盖沙地,将曾经肆虐的风沙挽留在这片沃土,列车穿行其间,乘客能看见玻璃幕墙折射的粼粼波光。

“板上发电、板下固沙”形成了“以绿养绿”的经济循环模式,这不仅是技术的胜利,更是经济逻辑的重构。5000亩光伏板每年发电1.2亿度,相当于节约标准煤4万吨;板下种植的沙蒿、花棒让植被覆盖率从15%飙升至42%,固沙量超2万立方米。更妙的是碳汇机制——9.8万吨的年碳减排量进入市场交易,换来320万元收益,又反哺沙地治理。“治理-收益-再投资”的闭环,证明了环保不是“纯投入”的旧思维,而是“种太阳”的绿色银行。

经济增长与“双碳”达标并行,可再生能源实现了从农牧产业到绿能集群的转型。毛乌素的风与光,正通过这条铁路转化为发展动能。项目投运后,区域能源自给率从35%跃升至70%。随之而来的是绿色产业集群的崛起——光伏组件厂、储能设备基地相继落地,带动1800余人就业,相关企业年产值突破5亿元。铁路绿电供能的电解铝厂即将在神木市投产,每吨产品碳足迹比传统工艺减少60%;过去依赖燃油重卡的矿企,如今用上绿电机车,运输成本下降12%;沿线村庄依托光伏运维、生态旅游,年轻人返乡创业比例增长3倍。这条铁路,早已超越交通属性,成为区域共同富裕的“金路子”。

包神铁路的轨道虽短,却是绿色发展的一次成功探索。它在重工业与生态学之间架起桥梁,证明发展从来不是单选题。这列“吸光”的列车,正驶向一个更环保、更绿色的未来。

(曾雨琦)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