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咸丰:“金叶” 满乡关:黄金洞乡的致富密码

2025-09-29 11:06:46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九月的咸丰县黄金洞乡,晨雾尚未散尽,山间便飘来阵阵醇厚的烟叶香气。这份独属于收获的气息,顺着蜿蜒的山路蔓延,穿过错落的吊脚楼,最终汇聚在黄金洞乡烟叶收购站的院落里,将这里变成了一片热闹的金色海洋。收购

九月的咸丰县黄金洞乡,晨雾尚未散尽,山间便飘来阵阵醇厚的烟叶香气。这份独属于收获的气息,顺着蜿蜒的山路蔓延,穿过错落的吊脚楼,最终汇聚在黄金洞乡烟叶收购站的院落里,将这里变成了一片热闹的金色海洋。

收购站的大门刚敞开,此起彼伏的马达声便从公路尽头传来。一辆辆满载着烟叶的三轮车、小货车缓缓驶入,车斗里码得整整齐齐的烟捆,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金黄光泽,仿佛一块块精心雕琢的 “金砖”。烟农们黝黑的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笑意,挽起袖子便开始卸烟 —— 有的两人一组抬着烟捆快步走向分拣区,有的弯腰仔细擦拭着烟叶上的浮尘,还有的围在一起交流着今年的收成,爽朗的笑声在院落里久久回荡。

“今年的烟叶成色比往年还好!” 家住石人坪村的烟农田仕辉,轻轻掀开覆盖在烟叶上面的遮雨棚,露出里面油润饱满的叶片,介绍道。这位有着十几年种烟经验的老把式,手指抚过烟叶的纹路,眼神里满是欣慰。“从最初试种的 3 亩地,到现在扩大到100亩,一步步都是靠着乡里的指导走过来的。你看这叶片的厚度、颜色,都是上等品,肯定能卖个好价钱!” 说话间,他将烟捆卸下放在分级框内。

“以前烤烟全凭感觉,一炉烟常常烤坏一半。现在技术员守在烤房边,啥时候升温、啥时候排湿,说得明明白白,今年的烟叶烘烤合格率比去年提高了 15%!”烟农田仕辉看着自己的烟叶一件件摆上分级台,有底气的说道。

收购站的分拣车间内,一派井然有序的忙碌景象。6个分拣台前,身着蓝色工装的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定级员凭借多年经验,通过眼看、手摸、鼻闻,快速将烟叶分为不同等级,嘴里报出的等级名称清晰响亮;过磅员紧盯电子秤显示屏,精准记录每一批烟叶的重量,随即开具收购单据;打包员则将分好级的烟叶压实捆紧,贴上标签后送往仓库,整个流程衔接顺畅,每分钟都有新的烟捆完成入库。仓库里,码放整齐的烟包已经堆起了好几座 “小山”,空气中弥漫的烟叶香气愈发浓郁,印证着今年的丰收硕果。

“烟叶能一年比一年好,离不开政府和公司的全力支持。” 黄金洞乡烟叶收购站站长关绪宝道出了关键。为了让 “金叶子” 真正成为群众的 “钱袋子”,咸丰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早早谋划,在黄金洞乡政府的支持下,建立起 “全链条服务机制”,从种到烤再到交,全程为烟农保驾护航。春耕时节,乡农技站的 4 支服务队便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土壤检测、品种选择指导,手把手教烟农起垄、覆膜、移栽的技术要点;烟叶生长关键期,技术员们分片包户,定期巡查病虫害发生情况,推广绿色防控技术,确保烟叶健康生长;烘烤阶段,技术员轮流在各个烤房群 “蹲点”,从烤房升温曲线调控到烟叶干湿程度判断,全程提供专业指导,帮助烟农攻克 “烘烤关”。

之所以有这份底气,更来自于咸丰县局推行的 “政府+公司+合作社” 发展模式。近年来,黄金洞乡政府立足本地富硒土壤、适宜气候等资源优势,将烤烟产业作为特色强乡的核心抓手,以村组织为核心,依托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推动产业规模化发展。咸丰县局与合作社深度合作,提供优质烟种、化肥等生产资料,签订保价收购协议,彻底解决了烟农 “种不好、卖不掉” 的后顾之忧。同时,推行种植规模化、生产组织化、分工专业化的 “三化” 模式,将烟田划分成多个种植片区,配备专职技术员、农机操作员和采收队伍,让每个环节都有专业力量支撑。

“这一模式不仅盘活了闲置土地,更让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黄金洞乡政府主管烟叶领导张祖芳介绍,今年全乡共流转土地2000余亩,将零散的坡地、荒地整合为连片烟田,共种植烤烟3900亩,预计收购烟叶10150担,较去年增长150担。土地流转带来的租金收益、务工收入和分红收益,让越来越多的农户尝到了产业发展的甜头。

当前,黄金洞乡正紧盯烟叶收购这一关键环节,在收购站设立 “烟农休息室”,为烟农提供茶水、休息场所和收购政策咨询服务,确保收购工作公平公正、高效有序。“烤烟产业‘短、平、快’的经济效益优势十分明显,既能稳住种植户的‘钱袋子’,又能盘活农村富余劳动力,是名副其实的‘金色产业’。” 张祖芳表示,下一步,乡里将继续完善产业链条,探索烟叶深加工路径,发展烟叶衍生品产业,让 “金叶子” 产生更大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与活力。(韩斌)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