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枝江市烟草专卖局在普法宣传工作上精准滴灌、科技赋能,为构建和谐社会、维护市场秩序绘就了清晰的法治“经纬线”。
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普法内容更具靶向性
过去的普法宣传,常常是法条的单向宣读,内容泛化,难以引起特定群体的深度共鸣。近年来,枝江烟草的普法工作更注重区分对象、按需供给。
面向零售客户,案例解析更“接地气”。针对零售客户最关心的许可证管理、向未成年人售烟等问题,普法宣传不再是枯燥的法条罗列。这种“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的方式,让零售客户加深印象,扫清知识盲区,极大地提升了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面向消费者,权益保护更“有温度”。针对消费者,普法的重点在于引导他们理性健康消费、识别真假烟、维护自身权益。枝江烟草与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在“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节点,开设“真假烟鉴别小课堂”,由市场管理员现场演示鉴别技巧,并讲解购买到假烟后的维权途径和法律依据,使普法宣传与消费者的切身利益紧密相连。
面向本单位工作人员,合规红线“划得清”。对于行业内部员工,尤其是执法和管理人员,普法教育则强调依法履职、规范用权、廉洁自律。通过组织观看廉政警示教育片、开展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进行岗位风险点排查等方式,不断强化内部人员的法治意识和规矩意识,确保权力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从“单打独斗”到“跨界融合”:普法形式更具创新性
打破“普法工作仅是法制部门职责”的固有思维,积极寻求与其他领域、新兴媒介的跨界合作,使普法形式更加新颖多元。
“普法+直播”搭建互动“云课堂”。利用网络直播平台,开设“烟草法治云课堂”,由一线业务骨干为消费者和零售客户在线解读政策、回应关切,普及真假烟鉴别知识和烟草专卖法律法规。
“普法+乡村治理”融入基层“网格化”。将烟草普法融入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发挥一线人员和驻村工作人员的作用,在日常走访中同步宣传烟草专卖法律法规,特别是对部分零售客户进行重点提醒和指导,打通普法“最后一公里”。
从“线下宣讲”到“智慧普法”:普法手段更具科技感
充分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精准度。日常工作中,依托平台数据,对近三年涉烟违法案件数据进行多维度拆解分析,精准定位涉烟违法行为高发区域,梳理出重点场所以及高风险群体。
据此动态调整普法宣传的重点方向和策略,在高发区域零售客户店面发放印有违法典型案例、违法后果警示的宣传单,实现从“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的转变,使普法工作真正融入风险防控体系,筑牢涉烟违法防火墙。
从精准定位到形式创新,再到科技赋能,枝江市烟草专卖局的普法工作正在不断突破传统模式,让法治观念如同春雨般浸润到行业的每一个角落,内化为从业者的行为自觉,外化为市场秩序的规范有序。(方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