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徽省当涂县大陇镇平王村,今年53岁的孙传斌是个老实巴交的庄稼汉,周边村民和戏友们习惯叫他“老孙”。30年前,老孙在村里做起了不大不小的店铺,现在店铺已变成了“明峰超市”。
孙传斌演唱《天仙配》唱段
老孙的超市开在村中心,因为附近有两、三家同样规模的店铺,因此,这些年经营在夹缝中维持着一家生计。不过,现在老孙的收入要甩开了他们大半截,有人说,这得益于他有一副天生唱戏的好嗓子,但老孙说,多亏有烟草客户经理在“指路”。
在外人看来,老实、木讷的老孙与黄梅戏是“八竿子打不着”,但他就是独爱唱黄梅戏,作为安徽人,对于黄梅戏有一种家乡的情结,黄梅戏以委婉、抒情,兼具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而深受大家喜爱,不过,说起老孙与“黄梅”的结缘那是儿时的一次“偶遇”。“小时候,从收音机听到《天仙配》里牛郎与织女的对唱,从此就喜欢上了”。“上初中时,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文艺活动,我唱的那段黄梅戏成了最后的‘压轴戏’”老孙说。有了智能手机后,老孙的黄梅戏瘾如钱塘江的潮水,一浪高过一浪。老孙的黄梅戏唱得好在邻近乡村“名声在外”,加上为人忠厚老实品行,戏友们主动上门邀约他加入“戏友群”,这样,老孙加入了两个群,目前为止,群里的戏友有130多人。这两年,老孙参加了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交流聚会几十场次,在一次的拜访时,老孙无意中向辖区客户经理说出了这个潜在的“商机”。“你可以尝试把‘戏友’变身超市的‘消费客’,如果你有兴趣的话,我和你一道商议怎么干”。
“光说不练不行,必须有群主支持。”思路确定后,客户经理主动与两个戏友群的群主取得了联系,说出想法后,很快得到群主的肯定答复:“老孙人很好,每次组织活动,他从不提条件,不计较得失,这个忙我们一定会帮”。自此,每次参加文艺演出、举办沙龙、戏友聚餐等需要消费品的,均由老孙提供服务。
此外,在烟草的组织和戏友的捧场下,利用老孙家的超市门前场地每年举办四、五场次普法、安全宣传“送戏下乡”活动,每次活动都能吸引30、40人到场,为老孙的超市积攒不少人气。
除经营超市外,老孙每天早上还开着一辆三轮电动车,走村串户变身“流动菜摊”,三轮车上有各类果蔬、猪肉、鱼等,基本满足普通百姓饭桌上的“一趟购”需求,他把自己的“三轮货车”比作“流动菜市场”,现在越来越多的村民习惯从他的三轮车上“下单”买菜,老孙的“流动菜摊”已成了村头巷尾的一道风景。
其实,老孙蹬三轮车买菜已有十几年的历史,起初,生意不温不火,就在干这一行快要支撑不下去的时候,客户经理的“支招”让转机显现出来,这招就是将传统的“吆卖声”改为唱“黄梅戏”、“黄梅歌”。“黄梅戏的音色优美,老百姓都爱听,如果沉静的村子里突然有人清唱黄梅戏,定会起到了‘寻声暗问唱者谁’的效果”。果不其然,一试便得到灵验,接下来,按照客户经理的建议,老孙又增加了菜品的品种,通过科学方法提高菜品的保鲜度,同时换掉了“人力三轮车”改用“电动三轮车”,提高途中时间效率,扩大销售范围。“听到有人唱着黄梅戏,我不自觉地寻声走出来瞧看,原来还是个买菜的,有新意,我很喜欢。”一位40多岁的李姓村民对老孙的做法大加赞许,现如今他是老孙的忠实客户。
如今,老孙的超市和菜市生意都做得稳稳当当,对于现在的收入,用老孙的话说“非常不错了”。
未来,有人建议老孙把“好嗓子”用起来,开“抖音”带货家乡的农产品,但老孙很务实,“自己文化不高,跟不上那节奏,还是踏踏实实地守好店、买好菜,日子不求富贵,只求平实”。(刘昭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