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柳州烟草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引领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当数字化浪潮席卷各行各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将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成为企业必须回答的时代命题。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以打造联勤指挥数据中心为创新引擎,系统性推进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着力锻造一支既精通业务又掌握技术的复合型数字人才“铁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的智慧动能。
筑基拓源,广引智慧活水
数字化转型,理念先行。柳州烟草深刻认识到,打破思维定式、提升全员数字素养,是开启数字化转型大门的“金钥匙”。
“过去总觉得数字化是信息科的事,离日常业务很遥远。”该局(公司)营销中心综合管理员张森宁坦言,“但通过一系列针对性培训和走进自治区自然资源遥感院这样的前沿单位参观学习,观念彻底转变了。数字化本质上是用技术优化流程、赋能决策,与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
图为技术骨干成员讨论数字系统运用(柳州市城区烟草专卖局 覃永乐 摄)
这正是柳州烟草“对内+对外”双轮驱动提升理论素养的缩影。对内,他们邀请行业内外专家累计开展数字化相关培训、讲座30余场,有效破除认知壁垒;对外,他们主动“走出去”,分批组织业务骨干前往中国—东盟信息港、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等数字化先行单位取经,在开阔视野中激发创新灵感。
更为关键的是,柳州烟草还与多所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3个,逐步构建起“需求导向、技术攻关、场景验证、人才共培”的产学研用闭环,这一举措不仅解决实际难题,更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孵化器”。
目前,柳州烟草“1+N智慧监管”模式先后荣获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全国数字化监管优秀案例”与烟草行业数字赋能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典型案例。同时《基于地理商圈信息的卷烟盈利通用指数模型研究与应用》《基于多模态因果推理模型的涉烟案件线索研判机制研究》2项研究成果,连续2年在中国烟草科学数据最高学术平台上进行现场交流,展现出柳州烟草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的扎实步伐与创新活力。
机制激励,营造创新沃土
人才的活力靠机制激发,创新的种子需沃土滋养。柳州烟草通过一套精准有力的“组合拳”,有效激活了人才队伍的“一池春水”。
柳州烟草专门印发员工素质提升、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等一系列激励文件,明确价值导向,特别是鼓励员工考取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证书等专业资质。“单位的激励政策让我备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动力更足了。”青年员工钟尉元分享道,她已于今年5月成功考取高级证书。
短短2年,已有6名员工相继取得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中、高级证书,队伍专业化水平进一步提升。
同时,大力鼓励低代码开发等轻量化创新,降低技术门槛,让“人人可创新”成为可能。目前,柳州烟草员工利用低代码平台自主研发出智慧外勤、“码”上监督等9个实用小程序,更有169人通过了广西烟草商业低代码中级认证考试,形成广泛的数字化应用基础。
学用相长,催生应用硕果
理论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柳州烟草围绕企业数字化战略蓝图,精心组建覆盖营销、专卖、物流、企管4大核心业务领域的数字化技能小组,并同步建立数字化人才库,使分散的“潜力股”汇聚成攻坚克难的“尖兵连”,实现“在实战中练兵”的目标。
“被选入数字化人才库时,既是荣誉更是责任。”一线案件调查员覃孛分享道,“当我们参与研发的基于高速卡口信息规律的涉烟案件线索分析模型应用于实践,并看到研究成果收录进2025年中国烟草科学数据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时,那种成就感是无与伦比的。”
这种“学用相长”的模式,确保数字化创新始终紧扣专卖监管、物流配送、企业管理等业务“难点”与“痛点”,将工作中的挑战转化为数字化转型赋能主责主业的“起点”,最终凝结为知识产权成果的“亮点”。
图为与高校开展交流座谈会(柳州市烟草专卖局 田方方 摄)
如今,柳州烟草已累计获得软件著作权74项、专利授权29项,这些成果广泛应用于业务场景并产生实效:今年以来,有效净化市场环境,优化卷烟配送线路22条,累计“砍掉”无效里程近600公里,实现降本、增效与减排的协同推进。此外,数字化应用已成功延伸至党建、营销、人力资源、安全管理、企业管理和清廉建设等诸多领域,一个全域数字治理新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如今,走进柳州烟草,“学数、用数、创数”已蔚然成风,从管理层到一线员工,谈论数据、应用工具、思考创新成为新常态,一种鼓励探索、宽容失败、激励成功的数字化人才生态正在形成,为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筑牢了最坚实的人才根基。
作者:柳州市烟草专卖局(公司) 田方方、覃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