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瑞安:乡村唱响千年古韵 小店变身非遗舞台

2025-09-25 11:30:3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夏日的傍晚,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的小路上传来了一段悠扬的清唱声,“一织残阳落半西,数只宿鸟绕树飞”,邻里们都知道,这是来馨便利店里卖纻文化演唱团的团员们正在练习。今年,是瑞安市南

夏日的傍晚,浙江省温州市瑞安市南滨街道柏树村的小路上传来了一段悠扬的清唱声,“一织残阳落半西,数只宿鸟绕树飞”,邻里们都知道,这是来馨便利店里卖纻文化演唱团的团员们正在练习。今年,是瑞安市南滨街道阁巷卖纻文化演唱团成立11周年,这支由普通群众组成的文艺队伍,正以最朴素也最真挚的方式,延续着一方水土的文化记忆。

图为瑞安市南滨街道阁巷卖纻文化演唱团演出现场。刘来鑫/供

古韵焕新声

卖纻(瑞安方言读作“卖技”)是浙南地区部分市(县)民间特有的一种口头贺年演唱艺术,始于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于2012年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乡土情感。卖纻以瑞安方言为标准音进行演唱,内容贴近日常生活,主要是祝贺年节、赞颂好事、歌功颂德、扬善贬恶,分为“门头唱”和“开门入厅唱”两种演唱形式。

来馨便利店的店主刘来鑫正是瑞安市南滨街道阁巷卖纻文化演唱团的团长。他曾是一位小学语文老师,随后又做了二十几年的生意,回到柏树村后,于2019年开启了自己的便利店之旅。卖纻文化早年间比较散漫,曾有断传的风险,在地方政府对非遗文化的大力支持下,刘来鑫及其他团员自发组织成立了演唱团,收集整理唱本资料,掀起卖纻表演热潮,努力让这一古老技艺焕发出新的生机。

图为刘来鑫在演出现场。刘来鑫/供

老调唱新词

卖纻没有乐器伴奏,唯一的道具只有两盏“祖师灯”,其中点上红烛,增添喜庆氛围。卖纻的演唱形式也比较单一,曲调都是一致的,只有歌词的差别,“以前卖纻唱得都是三国、水浒这些经典著作,经常唱也会让听众产生厌倦,”刘来鑫说,“歌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更新变化。”有着语文功底的他将卖纻与普法、反诈、健康等主题相融合,让老年人听得更有内容,让年轻人听得更有意思。

温州市烟草公司瑞安分公司工作人员得知后,便时常为他搜集一些贴近生活的宣传素材,供他创作歌词使用,并鼓励他以小店为平台,将卖纻这一艺术带入社区的日常生活。

同时,演唱团也进一步丰富了表演形式,前有演唱者,后有伴舞者,相映成趣。过去,卖纻主要在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期间开展。如今,演唱团的身影不仅出现在节庆晚会上,更活跃于礼堂演出甚至街头巷尾的即兴表演中,用乡音唱响新故事,以古韵传递正能量。

小店变舞台

来馨便利店作为柏树村的“社区小中心”,不仅提供日常商品和服务,也是居民社交和互动的场所。在温州市烟草公司瑞安分公司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馨便利店的功能更丰富了、店铺更美观了、人流量也增长了,呈现出生机蓬勃的景象。店铺的墙上贴满了演唱团演出的照片,记录着十一年来的点滴成长。傍晚,这里就成了演唱团的“舞台”,大家在饭后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团员们专注排练,居民们摇扇欣赏,清唱声与谈笑声交织,勾勒出一幅温情图景。

图为刘来鑫在店内整理货架。林子颖/摄

“这些年,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没有放弃卖纻的传扬。资金不足的时候,团员们甚至自掏腰包凑钱。这是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再难也要坚持,一定要将卖纻一直唱下去!”刘来鑫语气坚定地说道。

image.png

图为刘来鑫在店内张贴演出照片。林子颖/摄

传承之路绝非一帆风顺,但相信在众人齐心协力的守护下,卖纻这朵浙南曲艺之花,定能在新时代的土壤中焕发新生,绽放出跨越时空的芬芳。(林子颖)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