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保康县马桥镇主街道堰垭路的街头,有一家名为“百姓超市”的店铺。店主张鹏是一名90后青年,在外打拼多年,五年前返回家乡创业,张鹏凭借着自己的用心,在实体经营中站稳了脚跟。
精准定位市场,减少投资风险
走进店里,视野开阔,货架之间过道较宽,商品数量多。走进细看,商品摆放有规律可循。
“店铺面积大,可以考虑多进些杂货”常有供货商向张鹏建议。面对大家的建议,张鹏笑着说:“贵精不贵多,我想努力打造精品。”张鹏所处集镇上同行有百余家,竞争很激烈。当部分店铺在装修升级和商品多样性上寻找商机时,张鹏却逆向思维,根据商品动销优化进货渠道和上货品规。压缩投资规模,实施精准投资,重新定义消费群体,这是张鹏的生存之道。
图为“百姓超市”内的商品陈列
同行虽是对手,也是合作伙伴
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但张鹏显然是个有想法的人,他将物流从业人员的合作精神和马桥厚道淳朴的民风结合,把竞争对手变成了生意合作伙伴,也成就了自己。平日里,张鹏与街上不少店铺保持良好的关系,遇到客户在自己店里没有买到心仪的商品,张鹏会热心推荐客户去同行店铺购买,甚至打电话帮客户联系,仿佛自己的事情一样上心。“自己没有就算了呗,你还怕别人的生意没你好吗?”常有人这样和张鹏开玩笑。“遇到我接不了的单,我推荐一下同行,既能解决客户的需求,也能给同行带来生意。以后遇到我能做的生意,大家也会想到我的。”张鹏总是这样乐呵呵地回应别人。这几年来,张鹏给周围的同行介绍了许多生意,同行们投桃报李,也帮张鹏解决了不少经营难题。
精准定位市场,减少投资风险
在维系客我关系上,张鹏有许多经验。“百姓超市”经营着大众最常用的消费品,商品出样展示符合大众选购习惯,这里没有花哨的陈列,主打拉近心理距离;在空间感上,视野开阔不拥挤;店门口或者店内的小方桌下,常放着几个装满开水的保温瓶。每逢有人进门,张鹏会起身相迎,递上一杯茶水,来客一定会觉得这是一个可以歇歇脚的地方。来客若不着急购物,张鹏会和客人聊天,个人经历,社会见闻,生意经等等,无论来客是否有购物意向,只要客人感兴趣的话题,他都可以陪你聊下去,不会让来客感到冷场无聊。遇到有客户打电话要求送货上门,张鹏会让父母看门,自己去为客户送货。刚开店时一个未曾谋面的老乡打电话给他,家里办席走不开,让他送两件果汁饮料到家里,他毫不犹豫驱车送到目的地,没多收一分钱,让老乡感受他的靠谱热情,成了他的固定客户。“做生意就是广交朋友。”在张鹏的固定客户中,各行各业都有,他可以根据每个客户的消费水平和现实需求向客户推荐合适的商品,客户无需过多纠结。
图为张鹏为顾客送货
合法合规经商,守住商人底线
每周,张鹏都会抽出时间查看库存商品,确保不销售过期商品。曾有未成年人上门,以帮家人代购名义购买卷烟,被他婉言拒绝。闲暇时,张鹏会看一些与经营相关的法律书籍或视频,认真学习,防止因疏忽大意造成违法违规经营。张鹏坚信,店铺若要长久经营下去,必须坚持合规经营,不能投机取巧。
面对经营环境变化,张鹏根据自身情况调整经营策略,他在经营中建立了自己的经营之道;不与大型超市争商品品规齐全、打折优惠,专注打造自己的精品口碑;不与顾客争不合理的利润,合理定价让利给客户;坚持与同行和谐互补共同发展;坚持增强客户购物获得感、安全感。
现在,“百姓超市”的良好口碑早已建立。同行们电话沟通请教经营之道,街坊邻居进门闲聊几句,周边客户朋友来买点东西,张鹏都会热情接待。“不端架子,做事靠得住。”熟人对他的评价,暗含着比做生意赚钱更弥足珍贵的人情体验。(邓淇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