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简介】
38岁的陈先生在汽修厂打工,年收入约5万元,既要赡养年迈父母又要抚养年幼的子女,作为家庭顶梁柱,想为自己买份“能报销住院费、提供意外保障”的保险。陈先生的同乡刚好就职于某保险公司,遂向陈先生推荐了其公司热线的一款保障终身的重大疾病保险,年缴保费13000元,占其年收入的26%,陈先生碍于人情,没有详细了解产品便选择了投保。次年,陈先生工作时发生意外住院,向保险公司申请理赔时才发现,购买的重大疾病保险未附加住院医疗保险,无法报销日常住院费用。陈先生觉得一年缴费这么高,已给自己带来经济负担,住院时又不能报销费用,跟自己的需求不匹配,陈先生悔不当初。
【案例启示】
陈先生的困境揭示了保险消费的关键:保险产品没有“最好”,只有“最适合”,“三适当”原则是保险消费的“安全线”。广大消费者在购买保险时务必坚守自身需求底线,牢记以下要点:
1.先定需求再选产品:明确核心需求,“要报销医疗费选医疗险,要弥补大病期间收入损失选重疾险”,避免产品错配。
2.结合经济承受能力:以不影响家庭基本生活为原则,每年的保费支出建议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5-10%,量力而行。
3. 厘清“三个明确”:明确保什么(保障范围)、明确花多少(年缴保费、总保费)、明确门槛条件(如健康告知、职业年龄要求等),不签“糊涂保单”。
工银安盛人寿佛山中支温馨提示:
“需求适配、预算可控、条款清晰”是保险消费的关键原则。收入有限的消费者在选购保险时,更应审慎评估,主动践行“三适当”原则,选择真正契合自身需求的产品,方能为生活增添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