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种庄稼能保基本,但要壮大集体经济、让村民腰包更鼓,咱们得打破‘单靠农业’的思维,开辟一条更有潜力的新路径。”在辽宁省沈阳市康平县前双山子村部,村书记佟国柱的一句话,让村民们的农闲时光有了新奔头——通过代加工专利防火袋,不仅盘活了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更让大家吃上了“技术产业饭”。
为了把项目落地,村书记先后5次前往防火袋生产企业,从初步沟通到实地考察,再到反复协商合作细节,他不仅详细了解专利防火袋的加工标准、技术要求,还主动为村民争取更合理的代工报酬。“村民挣得踏实,项目才能长久。”他带着这样的想法,一次次磨嘴皮子,终于敲定了代加工合作——由企业提供专利技术指导和原材料,村里负责组织劳动力完成加工,按件结算工钱。
回到村里,村书记立刻行动:将村部闲置的旧办公室清理改造,购置多台缝纫机搭建起简易加工车间;优先吸纳村里的留守妇女、老人等剩余劳动力,邀请企业技术人员进村开展免费培训,手把手教大家掌握缝纫技巧和质检标准。“以前农闲只能在家看电视,现在每天来村部加工防火袋,一个月能多挣点外块,还不耽误照顾家!”村民张阿姨的话,道出了不少人的心声。
村集体经济也通过代工服务费稳步增长。而佟书记的目光早已放得更远,他多次和企业沟通:“现在直播带货火,将来我们想帮企业做直播,把这专利防火袋卖到更多地方,让更多人用上它,既防火又环保,这才是真的为大家办实事!”从发现专利产品,到牵线代加工,再到谋划直播助销,佟书记用一次次创新尝试,为村民增收、乡村发展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