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国道旁的暮色彻底漫过天际,街上的喧嚣也被黑夜轻轻收走,位于潢川县付店镇的“陈老三副食店”的灯却还亮着。就像一盏稳稳立在路边的暖灯,守着那些晚归的,或是夜里赶路的人。
以前这灯虽也亮着,却总透着股萎靡不振的劲儿。货架旧得蒙了层灰,上面的商品也摆放的随意且凌乱,昏黄的光线连货架最深处的角落都照不透。晚归的村民来买东西,得眯着眼在杂乱的货堆里翻找;夜里开货车的司机路过,瞅着店里暗沉沉的模样,也鲜有人愿意停脚歇会儿。店主陈中生看着店里一天天冷清,愁得唉声叹气:“这店再这么下去,怕是真撑不住了。”
陈老板的急,让前来服务的潢川县烟草客户经理陈柯杉看在眼里、放在心里。“姨,您看这货架又旧又乱,商品堆得没个章法,客人进来找东西都费劲,哪还愿意多待?还有这灯光,太暗了,夜里看着就冷清,谁还想进来歇脚啊?”
陈中生搓着手,一脸无奈:“小陈啊,我也想改,可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啊!”
陈柯杉笑着安抚她:“姨,您别愁,国道边的店,本就是过路人的临时歇脚处,得让他们一进来就觉得暖、觉得方便才行。您听我的,先把旧货架换成金属货架,又结实又清爽;再把这灯泡换成柔和的 LED 灯,店里亮堂了,人气自然就来了。我再帮您向咱们烟草公司申请一台智能收银机,您看门口靠窗那位置,咱们摆张便民桌,再放盆绿植,客人累了能坐下来歇会儿,看着绿植心里也舒坦,多有‘家’的温馨感啊!”
陈老板听着眼睛一亮:“真能行?那我听你的!”
图为:店主陈中生为消费者准备的便民服务桌
在客户经理陈科杉的指导下,旧货架换成了钢构置物架,暗乎乎的灯泡也换成了 LED 灯,连角落的蛛网都扫得干干净净。便民桌一摆,绿植往桌上一放,鲜绿的叶子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店里一下子就有了暖乎劲。
现在的陈老三副食店,成了过路人最安心的停靠地。夜里跑长途的货车司机,累了就拐进来,在便民桌旁坐下来歇会儿,顺手买桶热泡面,暖乎乎的热气裹着店里的温度,一路的疲惫都散了。他们总爱打趣:“这灯啊,就是在等咱们呢!”晚归的村民不用再摸黑找东西,货架上的酱醋、零食摆得整整齐齐,扫码付钱也快,偶尔还能唠两句家常,手里提着东西出门时,心里都揣着股踏实劲儿。
图为:店主陈中生整理货架
陈中生常跟来店里的人念叨:“要不是烟草的小陈给了好建议,我这店哪能有今天?” 她记着小陈说的 “多为过路人着想”,考虑到夜班司机爱买提神饮料,她特意在货架显眼处多摆了几瓶;她深知村民夜里可能急需日用品,所以再晚也不轻易关门;就连桌上的绿植,她也每天细心浇水,就盼着路人进来时能看着这抹绿,心里能亮堂些。有回下大雨,一个骑电动车的路人浑身湿透冲进来躲雨,陈中生赶紧递上干毛巾,还倒了杯热水。那人走的时候说:“您这店不光灯亮,心更暖。”
夜深了,国道上的车灯偶尔闪过,映在副食店的玻璃窗上,和店里的灯光缠在一块儿。陈中生给绿植浇完最后一遍水,目光落在智能收银机的销售数据上 —— 如今,夜里的客人比以往多了不少,有村里的熟人,更多的是不认识的过路人。她摸着便民桌的边缘,想客户经理小陈当初的话,心里热乎乎的:自己守着的不只是一家店,更是夜里赶路人们的 “临时驿站” 。
店外的夜色更浓了,店里的暖意却丝毫不减。那盆绿植在灯光下舒展着叶,像在陪着陈中生一起,等着明天天亮,等着下一个需要温暖的路人,把这份夜里的守护,好好延续下去。 (刘慧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