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薄雾还未散尽,湖北省兴山县高桥乡烟田里早已出现一个熟悉的身影,正细观察田间烟叶长势。他叫董祖德,是兴山县烟草专卖局一名普通烟叶技术员,从业三十载,始终坚守在生产一线,扎根烟区,服务烟农。
一双“铁脚板”,走出为民情
“董师傅,前天才来,今天又来指导啊!”大田里,烟农老郑隔老远就向蹲在田间的董祖德打招呼。“现在正是采烤关键时期,我来看看有什么问题能帮助解决,心里踏实。”
“心里踏实”是董祖德朴素的工作信条,也是他扎根田间、步履不停的生动注脚。作为一名基层技术员,他专注于生产指导服务,不断提升技术水平,足迹遍布烟区各个村组、烟田。无论刮风下雨,每周“下乡、上门、巡田、指导”是雷打不动的工作律条,即使休息时间,也仍保持电话24小时畅通,第一时间响应烟农需要。一份“放心不下”牵挂,换来日复一日的坚持,“烟长得好,烟农有收成,就是对我们辛劳付出的最好回报。”
本职工作之余,董祖德积极践行“为民服务”。由于烟区海拔较高,多为山区,烟农进出不便。他化身“乡村邮递员”,利用上门指导、下田服务之机,经常为烟农捎带生产生活物资,一袋米、一桶油、一捆地膜、一包肥料,毫无怨言,生动诠释了一名中共党员的为民情怀。
一位“土专家”,描绘丰收卷
烟叶生产,经验是最宝贵的财富。董祖德服务基层三十载,从青葱岁月到两鬓微霜,时间的深厚积淀,让他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是当之无愧的“老师傅”“土专家”。
“董师傅,快来帮我看看,这烟叶子怎么病了?”8月,正值烟叶生长采收关键期,一户烟农的烟叶突然出现不明病害。正在田间指导的董祖德立马开启了视频通话,远程“把脉”,根据叶片布满圆形病斑并伴有严重穿孔,又逢高温高湿天气,迅速判定为靶斑病,指导烟农配药喷洒。采取措施两天后,病情得到控制,有效减少了损失。
从春播落实“三先”技术要求,到盛夏科学配方施肥,再到金秋高标准烟叶采烤,每个环节都有他的身影,从一株嫩绿的烟苗到一片金黄的烟叶,离不开技术员精准科学指导。
一颗“金刚钻”,揽下瓷器活
以专业为底色,用精湛做名片。董祖德坚持“干一行,爱一行;干一行,精一行”。他立足本职,深耕主业,以专业“硬实力”,成为一颗揽得起瓷器活的“金刚钻”。
“董师傅,烤房不能供电了,这可怎么办?”。不久前的一个凌晨,急促的电话铃声将董祖德唤醒。一户烟农的烤房电表半夜突然断电,两炕正在烘烤的烟叶面临风险。
了解情况后,董师傅立即指导启用备用电源,驱车近1小时赶往烟农家中,经过接线、启动、调试等系列操作,半小时烤房恢复运转。他不放心,坚守现场,直至翌日天明,仔细检查确保正常运转方才离去。这次小小的举动,为烟农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万多元。
于细微处见真章,于坚守中显担当。董祖德直接服务烟农20多户,指导生产1200亩,将全身精力和满腔热忱倾注在这片金色沃土上,以实际行动诠释“板房精神”的深刻内涵,用“匠心”写就三十年不悔人生。(图/文:廖胜平、郑菁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