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红辽公司深入推进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绿色发展长效机制。“十四五”以来,沈阳卷烟厂多点发力,在节能降耗的攻坚阵地上,打赢了一场“能耗突围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绿色发展新答卷。
沈阳卷烟厂的节能跃迁之路,是一场科技赋能、全员参与的深刻变革,是一次向管理要效益、向技术挖潜力的生动实践。
精打细算 时间与设备的双重革命
节能从每一分钟的优化开始。沈阳卷烟厂动力车间与生产部门紧密联动,重新定义了供能节奏。
终结锅炉空转问题。通过精准协调制丝生产流程,将锅炉启动时间延后,并创新性地在前道工序结束时切断供汽,利用管网余压完成末端生产。这场与时间的赛跑,将锅炉与生产的运行间隙从37分钟压缩至12分钟,大幅减少天然气空耗。
颠覆空调运行周期。打破空调系统整夜低效运行的惯例,建立“按需供能”机制。根据夜间实际温湿度需求动态启停锅炉,使能源供给与真实需求精准匹配。
激活设备效能重生。2024年集中检修期间,三台锅炉经历深度“焕新”,炉胆彻底除垢、烟气系统清灰、软水设备保养、燃烧系统精细调试。同时对蒸汽管网疏水阀全面排查修复,确保能源输送通道高效畅通。这些举措如同为高能耗设备注入新的活力。
智慧赋能 空调系统的精准控制
作为工厂的用能大户,工艺空调系统无疑成为了动力车间技术攻坚的主战场。
加湿模式革新。将传统蒸汽直喷加湿升级为“湿膜加湿为主、蒸汽精密调控”的混合模式,配合先进的控制算法,在稳定车间环境的同时,实现蒸汽用量大幅下降。
供能计划先行。深度对接生产计划系统,精准推算每日各区域用能需求,生成“车间级能源供给时刻表”,彻底告别经验主义供能。
智能算法突破。技术团队成功开发储叶储丝专用节能控制程序。当生产结束,6台空调自动切换至低功耗恒温恒湿模式,能耗较全负荷运行显著降低,为工业空调节能树立新范式。
系统挖潜 节能版图持续拓展
节能降耗是多维度的系统考量,因此动力车间的节能挖潜从工作实际出发,全方位的开展节能降耗行动。
残烟处理独立供汽。自主研发的残烟增温增湿装置,实现该区域蒸汽自给自足。不仅为月度设备检修腾出窗口,更避免了为少量残烟启炉的浪费,年节约天然气2万立方米。
空压余热变废为宝。巧妙利用空压机余热,配合扩容水箱,构建不依赖锅炉蒸汽的热水供应系统。即使在检修期,也能保障员工热水需求,单次检修期可节约蒸汽6-10吨。
建筑能耗精准堵漏。针对联合工房非生产区,实施系统性保温改造,更换140余个窗户密封件,封堵墙体孔洞,优化新风系统并引入换热站余热。显著提升保温性能,降低供暖负荷。
柔性供暖动态调控。建立基于室外温度与室内热需求的供暖模型。改进换热站控制逻辑,实施下班后低温运行模式,实现热能“按需分配”,大幅减少过热浪费。
筑牢根基 安全与效率双提升
低碳高效的运行离不开坚实的管理支撑。动力车间通过燃气管网精细管控,将全厂燃气设施科学划分为锅炉房内线与厂区管网外线,制定详细的《天然气安全使用管理规定》和《巡检手册》,配置标准化巡检工具包,实现安全管理标准化、可视化。在蒸汽压力寻优突破方面,通过系统测试发现管网高压运行导致输送损耗激增。经反复验证,确定将蒸汽压力稳定维持在4公斤的“黄金平衡点”,在保障用汽需求的前提下,显著降低了管网输送损失。
2025年是“十四五”收官之年,沈阳卷烟厂将按照红辽公司“生产制造水平提升”专项工作要求“推进绿色发展工作,完善工厂绿色发展长效工作机制,提高绿色发展指标水平”。预计“十四五”时期,沈阳卷烟厂万支卷烟综合能耗将降低14%以上,迈入绿色工厂建设的新阶段。在绿色发展的道路上每百分之零点一的突破,都是技术智慧与管理精度的结晶,更是对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理念的坚实践行。沈阳卷烟厂将不断探寻节能降耗绿色发展的新路径,以绿色发展新动能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