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别山南麓,倒水河之畔,红色圣地涌动着奋进的力量。近日,红安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立足区域实际,将红色基因融入农网终端一体化建设全过程,让一座座兼具“红安味”与“烟火气”的终端站点
大别山南麓,倒水河之畔,红色圣地涌动着奋进的力量。近日,红安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立足区域实际,将红色基因融入农网终端一体化建设全过程,让一座座兼具“红安味”与“烟火气”的终端站点,成为激活农村卷烟市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红色元素铸魂,打造农网“硬标杆”
“既要让店铺靓起来,也要让红色精神传下去。”这是红安烟草推进农网终端建设的核心理念。依托七里坪长胜街、观音阁村、八一村等红色文化资源,该局(营销部)将“红色基因”深度植入农网终端建设——在诚信小组之家墙面悬挂革命先烈语录,在红色驿站设置配置《红安革命史》《大别山上红旗飘》等红色书籍,让村民在选购卷烟时,也能触摸红色记忆、感悟革命精神。

(图为该局协助客户打造的红色驿站 秦芹摄)
与此同时,该局(营销部)以“规范 + 便民” 双标准优化终端形象:统一规划卷烟陈列区;在终端站点增设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提供应急药品等便民服务,让农网终端从“卷烟销售点”变身“乡村服务站”。如今,在红安县华七里坪镇、华河镇等乡镇,兼具红色文化氛围与便民功能的农网终端,已成为乡村振兴中一道亮眼的“红色风景线”,更让流通品牌建设与村部文化实现了深度融合。
精准画像施策,练就经营“软实力”
“以前卖烟只会说‘这烟好抽’,现在能跟顾客聊红色文化、讲品牌故事,生意比以前好多了!”红安县七里坪镇长胜街卷烟零售户李师傅的感慨,道出了该局(营销部)“开口赋能”的实效。为让农网终端经营者真正“会经营、善沟通”,该局(营销部)率先探索“红色元素+客户素养”双维度选点标准,围绕客户年龄、店铺位置(优先选择红色旅游线路周边、村部附近站点)、配合程度等特征,建立终端选点“全息画像” 数据库 —— 针对年轻零售户,侧重培养新媒体营销能力;针对红色景点周边商户,重点培训红色文化与卷烟品牌结合的讲解技巧,精准筛选出20余户重点发展客户,实现 “一户一策” 赋能。

(图为该局干部职工指导客户直播带货 余伶俐摄)
在此基础上,该局(营销部)常态化组织 “红色终端开口说”“卷烟营销小课堂”等活动,邀请红色文化讲解员走进终端,安排客户经理每周上门“一对一”指导,从陈列技巧、客户沟通到库存管理,形成 “培训 — 实践 — 反馈 — 优化” 的闭环赋能体系。
服务引流聚流,拓宽农网“辐射圈”
“在店里缴水电费、取快递时,还能帮邻居代卖土鸡蛋——现在这小店,真是啥都方便!”红安县观音阁村零售户王大姐的话,展现了农网终端渠道整合的“红利”。红安县局(营销部)深知,农网终端的活力在于“多元服务”,为此,他们充分借助终端站点的区位优势,推动“商品销售+便民服务+农产品代销”深度融合:对接县内农村电商平台,在终端站点设置“电商代购点”,帮村民网购农资、家电;与供电、邮政等部门合作,开通代缴水电费、代收快递服务,用“便民服务”吸引人流,实现“服务引流”带动“终端聚流”。
从红色文化铸魂到精准赋能提质,从渠道整合拓界到服务乡村振兴,红安县烟草专卖局(营销部)以红为魂,在红色大地上绘就了农网终端建设的新图景。未来,该局(营销部)将继续深耕农村市场,让红色农网终端成为推动乡村振兴、服务民生需求的“红色堡垒”,为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烟草力量”。(秦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