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小店牺汤:传承里藏匠心 滋味中见坚守

2025-09-17 16:01:00 来源: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 在太原市小店区的烟火气中,藏着一碗跨越千年的滋味——小店牺汤。每当晨光漫过屋檐,街巷的牺汤馆内,忙碌的身影已经在灶台前穿梭,分类、清洗、归置,动作娴熟又有条不紊。这是小店牺汤每日制作的开篇&

 在太原市小店区的烟火气中,藏着一碗跨越千年的滋味——小店牺汤。每当晨光漫过屋檐,街巷的牺汤馆内,忙碌的身影已经在灶台前穿梭,分类、清洗、归置,动作娴熟又有条不紊。这是小店牺汤每日制作的开篇——以严苛的标准把控每一步,只为让食客尝到最正宗的味道。

千年烟火藏着牺汤文化印记

牺汤又称全羊汤,是太原小店区特色风味饮食。《说文解字》中记载,“牺者,宗庙之牲也,从牛羲声。”“牺”本是古代祭祀用牲畜的称谓,过去每逢祭祀,人们会挑选健壮的绵羊羯羊举行献羊仪式,祭后整羊熬汤分食。2007年,承载地方记忆的小店牺汤习俗,被列入山西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图为熬煮小店牺汤。(小店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小店牺汤还保留着古老“牲祭”礼仪,夏饮习俗尤具历史:农历六月初六是民俗中的献麦节,人们为庆夏粮丰收行夏祭,献羊后熬煮牺汤是重要环节,“六月牺汤赛人参” 的说法广为流传,三伏天喝上一碗,还有和胃健脾、活血通经的益处。如今,牺汤已超越饮食范畴,成为小店区文化名片,吸引各地食客慕名而来,在热气腾腾的牺汤中感受地方文化的温度。

小店牺汤的美味,源于对制作流程的精益求精。牺汤烹煮选用绵羊羯羊,羊肉经反复清洗、焯水后小火慢炖 2 小时,煮熟后冷藏定型再切片,铺于汤面;羊骨加肉汤、葱姜、胡椒粉等另锅熬煮;羊内脏因腥膻重,需经5-6次清洗后做成羊杂拼盘。尤其“大火久熬”让羊骨胶原充分释放,汤体呈浓郁奶白色。从去膻到熬汤,每一步都凝聚着制作者的匠心,只为守住小店牺汤的本真味道。

热汤暖客积淀汤经典口碑

每到牺汤飘香的时节,小店区刘家堡乡王吴村便成了远近闻名的“美食地标”——这里每年举办的牺汤节,足足持续一个月。即便雨天,食客热情不减,不到正午餐厅便座无虚席,一碗热汤下肚,暖胃又暖心。

图为制作好的小店牺汤。(小店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在王吴村的牺汤节上,白师傅团队每天能卖出约三四百碗牺汤,菜单上有粉条、揪片、绿豆面、荞面河捞四种选择。

他回忆,过去家家磨绿豆面入汤待客,最初便主打豆面牺汤;后来随着食客增多,团队主动听取建议,研发新品类,才有了如今丰富的选择。

有食客尝过荞面河捞牺汤后笑着反馈:“荞面劲道,吸满汤汁,味道特别香,比单喝肉汤还过瘾!” 为了让不同口味的人都吃得舒服,白师傅还在调味上花了心思——后厨熬汤时只放少量盐和胡椒粉,餐桌上则备齐葱花、香菜、辣椒油、醋等调料,让食客自助搭配,食客们各取所需。

从牺汤节的热闹排场,到白师傅团队的细致用心,小店牺汤从倾听食客需求到守护食品安全,从细节服务到用心备餐,口耳相传的好口碑,让越来越多人知道了小店牺汤,也让这份承载着老太原记忆的美味,在热气腾腾中愈发鲜活。

创新探索解锁汤多元形态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小店牺汤也在悄然“升级”, 以更灵活的形态融入大众生活。近年来,小店区成立牺汤协会,九只牺汤、喜贵牺汤、云云全羊牺汤馆等多家餐馆“抱团取暖”——通过改良品质、严守质量、举办美食活动形成发展矩阵,多渠道推广品牌,并推出罐装“小店牺汤”,成为小店区乡村e镇的主打产品。

小店牺汤罐装产品。(小店区融媒体中心 供图)

从堂食到罐装,从单一美食到多品类搭配,小店牺汤的探索,不是对传统的改变,而是以更贴近生活的方式,让这份味道触达更多人。

一碗小店牺汤,盛满地方文化记忆,凝聚制作者匠心,亦藏着对食客的真诚。从清晨后厨的忙碌到餐桌的热气腾腾,从古老祭祀习俗到如今日常美味,它历经千年却始终保持着鲜活的生命力。未来,这份带着烟火气的传承,定会步履不停,继续温暖更多人的味蕾,也会让更多人感受到地方特色饮食的独特魅力。(苏佳萌 范旭峰)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