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轰轰烈烈的伟业,只有日复一日的坚守;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只有默默无闻的奉献。在机器轰鸣的卷包车间,从ZB45包装机挡车工成长为甲班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志伟以一颗“实心”、一身“实干”、一份“实效”,在党务工作中精耕细作,构建起“思想筑基—行动聚力—成果赋能”的闭环,生动诠释了“小岗位”也能有“大作为”,获评青州卷烟厂2024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称号。
以“实心”强信念
作为扎根生产一线的党支部组织委员,王志伟深知,思想教育是战斗堡垒最坚实的基础。他把强化党员理想信念这份“看不见”的工作,做得格外“实在”。在繁忙的生产间隙,他一丝不苟地梳理着那份沉甸甸的党务清单,将“一岗双责”细化为21项可量化、可执行的具体指标。他扎实推进党支部“3+1”清单管理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让组织生活的“规矩”在生产班组落地生根。
王志伟的工作笔记总是写得密密麻麻,那是他落实“七必谈”的见证。职工老张为孩子上学眉头紧锁,青年小李对技能提升充满迷茫,王师傅有着设备改进好点子……这些车间里的“家长里短”“心头疙瘩”,都被他用心倾听、认真记录。没有高谈阔论,只有设身处地地理解和协调。这份源于平凡的“实心”,让他成为班组职工的“贴心人”,精准把握着大家的思想脉搏,把党支部真正锻造成了党员和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主心骨”,在平凡的日常中筑牢了不平凡的思想根基。
以“实干”聚合力
“党建做实了就是生产力。”王志伟坚信,党务工作绝不能“两张皮”,必须深深扎根于火热的生产实践。
王志伟将党建工作与班组中心任务紧密融合,引导支部党员在生产一线主动“亮身份、作表率、当先锋”;他推动设立“党员责任区”,将设备维护的关键点、工艺执行的精细处、质量管控的严苛关,变成党员冲锋在前的阵地;他协调党员骨干成立技术攻关小组,设立质量监督哨,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力,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班组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王志伟向青年职工传授操作技巧。李皓宇摄
面对车间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求,王志伟配合跟班长牵头深化“师带徒”模式,细化结对方案,鼓励经验丰富的党员、技师、工匠与年轻人结对。在操作台前,师傅们手把手教技艺,以身作则传递着严谨的质量意识和敬业精神。在党支部的推动下,班组学习蔚然成风,魏好、刁俊淇、李海洋、张连迪等一批批青年,从懵懂新手快速成长为独当一面的骨干。这份源于岗位的“实干”,让甲班凝聚成一支在关键时刻“拉得出、顶得上、打得赢”的钢铁队伍,在平凡的岗位上锻造了不平凡的战斗堡垒。
以“实效”促发展
“党建工作的成效,最终要用推动发展的成果来检验。”王志伟积极推动党建工作与创新创效同频共振,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单说话。
2024年,他聚焦车间里最实际的产品质量和班组管理问题,主持开展质量信得过班组课题《精益求精,为一甲品质护航;开拓创新,促精品班组建设》。八个月的攻关时间里,他和团队泡在现场,查问题、找根源、想对策。最终,在质量、效率和管理模式上实现了令人瞩目的“三个突破”,成果荣获山东省质量信得过班组课题二等奖、山东中烟公司质量信得过班组成果发布一等奖,成为班组建设的标杆。今年年初,他作为骨干参与的新课题《精控毫厘之差 筑造品质之基》再次获得山东中烟公司二等奖并被推荐至山东省质量协会交流。
王志伟在质量创新成果发布会现场。刘刚摄
这些沉甸甸的奖项,并非遥不可及的理论成果,而是源于生产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智慧结晶,是对他和团队在平凡岗位上追求卓越、创造价值的最佳肯定。在王志伟的示范带动下,团队成员精诚协作,将提升效率、保障“一甲品质”的责任扛在肩上,用一项项“小革新”“金点子”,汇聚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大能量”。这份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效”,生动证明了基层党务工作也能在平凡中孕育创新,在服务生产中创造不凡价值。
从操作机台的能手,到党务工作的助手,再到创新攻关的旗手,王志伟的身份在变,但那份扎根一线的质朴本色和干事创业的火热情怀从未改变。他用“实心”在平凡中铸就忠诚,用“实干”在细微处凝聚力量,凭“实效”在岗位上破解难题,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不平凡的业绩,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最基础、最温暖的基层力量。(法厚健 杨婷 张庆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