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梨散发诱人香,万亩梨园收获忙。
山东滨州阳信县的万亩梨园里硕果累累,金黄的梨果挂满枝头,空气中弥漫着清甜的果香。为了解决部分梨农采摘、分拣过程中劳动力短缺等难题,山东滨州阳信县烟草专卖局(以下简称“阳信县局”)组织志愿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入园采摘、分拣打包等志愿服务活动,用实干为梨农解难题,让“志愿红”成为梨园里最亮眼的风景线。
“咱这梨采摘的时候有什么注意事项吗?我第一次摘,怕给碰坏了。”阳信县局青年志愿者刁鑫磊站在梨树下,看着枝头饱满的梨子跃跃欲试,手里拎着装果桶早已准备就绪。梨农笑着接过话:“丫头别慌,你看我这样,双手轻轻托住梨,拇指顶住果梗下方,往上轻轻一抬,再稍微一拧,果子就下来了,千万别硬拽,容易伤着树。”一旁的志愿队队长赵俊杰见状,也凑过来补充:“摘的时候尽量选向阳面、颜色金黄的,要是发现果子有虫眼或者碰伤,直接单独放一边,后续分拣的时候好区分。”
作为土生土长的阳信人,赵俊杰家里曾种过5亩梨树,从小跟着家人采摘,练就了一手“好手艺”。他一边演示,一边穿梭在志愿者中间,手把手纠正不规范的动作:“你手指别太用力捏果子,媚梨果皮薄,捏狠了容易留印子,影响卖相。”“摘下来的梨先轻轻放进随身的小篮里,满了再倒进大筐,别直接扔,避免磕碰。”在“老手”的指导下,原本生疏的志愿者们渐渐找到了窍门,采摘动作越来越娴熟,梨园里不时传来梨子脱离枝头的“咔嚓”声,清脆又悦耳。
太阳渐渐升高,阳光透过翠绿的枝蔓,在地面洒下斑驳的光影。志愿者们的红马甲被汗水浸湿,紧紧贴在背上,额头上的汗珠顺着脸颊滑落,滴进泥土里,却没人停下手中的活。采摘结束后,“青岚” 志愿服务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分拣工作中。
为了确保果梨能够以最佳品质进入市场,志愿者们在梨园旁设立了临时分拣点,按照严格的标准对鸭梨进行分类:第一小分队负责采摘,重点对接树高、果子密集的区域;第二小分队专注分拣,在梨园旁的空地上搭建临时分拣点,按照“优质果、次果、残次果”三类标准分类;第三小分队承担搬运任务,将分拣好的梨子装筐、装车,直接运到梨农指定的存储仓库。
临时分拣点前,志愿者们围坐成一排,面前划分成三个不区域。“表皮光滑、没有斑点,重量在半斤以上的,放左边区域,套上泡沫网套;有轻微划痕但不影响口感的,放到中间区域,后续可以联系加工厂做梨汁;有腐烂、虫蛀的,直接放进最右边区域,统一处理。”在前期与梨农做好沟通后,赵俊杰重新进行分工安排。分拣过程中,大家格外仔细,有的捧着梨子反复查看,有的用软布轻轻擦拭果皮上的灰尘,生怕错过一个优质果,也怕把残次果混入好果中。
“你们这分拣得比我们自己还仔细,这样卖的时候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梨农们凑到分拣点前,看着整齐分类的梨子,脸上的愁云渐渐散去。志愿者们不仅帮着分拣,还主动帮梨农联系长期合作的收购商,实时沟通梨子的品质和数量,让梨农不用再为销路发愁。“以前摘完梨还得自己拉去市场找买家,今年你们连销路都帮着对接好了,真是省了大事!”梨农们握着志愿者的手,激动得不停道谢。
从清晨到傍晚,经过一整天的忙碌,梨园的果梨全部采摘、分拣完毕,整齐地堆放在仓库里。“能帮梨农解决难题,看着他们从愁眉苦脸到笑容满面,再累也值得。”阳信县局志愿者徐秀伟望着仓库里的梨果笑着说。
“志愿队不是第一次来帮我们了,春帮疏花、夏帮除草、秋帮采摘,真是把我们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办!”看着满仓的梨子,梨农们笑得合不拢嘴。
回望梨园,果香依旧,笑声未散,那一抹“志愿红”虽已远去,却把温暖留在了梨农心中,也留在了乡村振兴的田野上。下一步,阳信县局志愿服务队将继续扎根基层,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用更多实干行动,让助农暖流在乡村间不断传递。(杨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