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安宁河谷的核心地带,西昌烟区正以“小而精”的发展理念,推动烟叶产业向高质量转型。面对土地资源约束和产业结构调整,西昌烟草主动求变,通过优化种植模式、强化科技赋能、深化产业融合,走出一条特色鲜明的高质量发展之路。
粮烟融合促增收 产业转型添活力
黄联关镇的烟农田里,烤烟采收后的烟杆成为豌豆藤蔓的天然支架,实现“一季烤烟一季粮”的高效轮作。烟农刘永学算了一笔账:“8亩烤烟收入4万多元,套种豌豆再增收1万多,田稳烟粮双丰收!”这种粮烟融合模式不仅提高了土地利用率,还为烟农开辟了新的增收渠道。西昌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烟叶科负责人刘浩宇表示:“我们通过科学轮作和茬口安排,让每一块烟地发挥最大价值,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科技赋能提质效 精细管理稳根基
科技与机制创新成为西昌烟叶提质增效的关键支撑。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构建起精准化、生态化的生产体系;智能化烤房、数字化管理等现代手段的应用,让烟叶生产从“靠经验”转向“靠数据”。琅环烟点负责人王一波介绍:“我们不仅稳定规模,更注重品质提升,以特色赢得市场。”在佑君镇,烟农舒国洪对智能化烘烤设备充满信心:“现在靠数据管理,烟叶质量更稳,效益更有保障。”
多元联动强服务 规模经营增后劲
黄联关镇合作社创新“公司+合作社+农户”三级联动模式,通过土地集中流转、网格化服务、多元利益联结,破解规模化经营难题。烟农段定荣说:“以前动员种烟,现在主动扩种。去年我把面积扩大到50亩,年收入有望突破25万元。”这一模式激发了烟农积极性,黄水烟区种植面积两年实现翻番。
锚定“精”字再出发 高质量发展开新局
2025年6月,凉山州烟草专卖局(公司)党组书记、局长、经理梁辉在西昌调研时强调:“西昌烟叶要突出‘精’字,坚持质量特色发展,确保‘片片都是优质烟’。”这一要求为西昌烟区指明了方向。
如今的西昌烟区,正以精准田管、科技赋能、产业融合为抓手,推动烟叶生产从“量”到“质”的跨越。从烟粮轮作的丰产增收,到智能化生产的品质提升,再到烟农钱包的日益充实,西昌烟草用“小而精”的实践,为传统烟区转型升级提供了生动样本。未来,西昌将继续深化创新、优化服务,在绿水青山中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刘莲 袁朝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