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当西安初秋的阳光洒在全运村足球场的草坪上,绿城中国第十一届 “踢球去” 社区足球赛正式启幕。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绿城“踢球去”活动,第一次在线下和绿城的另一个公益IP”种春风”联手:赛事收官将在甘肃民勤的沙漠里举行,踢沙漠足球、种梭梭、助农义卖……
两个都是持续十一年的公益 IP ,如今并肩前行,一个以足球为桥激活社区活力,一个以治沙助农守护生态与民生 —— 它们不仅是绿城践行公益的生动注脚,更是其将 ESG(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从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实践的鲜活载体。
对于企业而言,ESG 从来不是冰冷的报表数据,而是融入发展基因的责任与行动。绿城的 ESG 实践,便藏在 “踢球去” 与 “种春风” 年复一年的坚持里,在社会与环境两个维度,勾勒出负责任房企的清晰轮廓。
从社会维度看,“踢球去” 社区足球赛的十一年深耕,是绿城构建和谐社区、激活社会活力的直接实践。2015 年至今,这项赛事已从杭州的单一赛区,扩展到全国 20 余座城市,累计吸引近 1200 支球队、18000余名球员参与。它从未将自己局限于 “足球比赛” 的范畴:在杭州,业余球员与职业女足上演跨界对决;在宁波,邻里组队参赛成为社区新风尚;在西安,具有地域特色的互动让赛事走近更多家庭。对于绿城而言,社区不是 “建好房子” 的终点,而是 “营造生活” 的起点。通过 “踢球去”,原本陌生的邻里因足球相识相知,社区从 “居住空间” 转变为 “情感共同体”—— 这与绿城 “美丽建筑,美好生活的” 的“人设”深度契合:房企的责任不仅是建造物理空间,更要通过多元活动构建有温度的社会关系,而这正是 ESG 社会维度的核心要义。2019 年,“踢球去” 获评 “中国十大地产品牌活动案例”,正是行业对其社会价值的认可。
在环境与民生的交叉维度,“种春风” 公益行动的十一年坚守,则是绿城践行绿色发展、助力共同富裕的生动诠释。
自行动启动以来,绿城持续组织员工、业主、赛事参与者奔赴甘肃民勤,累计种植梭梭树超 16 万棵,治理沙漠化土地面积约 2400 亩。从 “踢球去” 赛事中 “每进 1 球种 10 株梭梭” 的联动机制,到今年首次落地的 “沙漠足球赛 + 种梭梭+助农义卖” 组合,“种春风” 早已超越 “治沙造林” 的单一范畴:民勤的梭梭林成为阻挡沙漠蔓延的 “绿色屏障”,而义卖中来自民勤的红枣、枸杞等农产品,又为当地农户打开了增收渠道。这背后,是绿城将 ESG 环境责任与社会价值深度融合的战略考量 —— 作为打造了四座全运村、一座亚运村的房企,绿城在建筑领域早已践行绿色理念:其开发的低能耗住宅项目,部分通过绿色建筑三星认证;在社区规划中,透水铺装、屋顶绿化、雨水回收系统成为 “标配”。“种春风” 与绿色建筑的双向发力,让绿城的 “环境责任” 既有 “治沙造林” 的宏观实践,也有 “人居细节” 的微观落地,真正做到了 “对环境负责,对人负责”。
事实上,“踢球去” 与 “种春风” 的双 IP 联动,本质上是绿城 ESG“社会 + 环境” 双维度协同的缩影。
当 “踢球去” 的参与者成为 “种春风” 的志愿者,当社区的足球热爱转化为治沙的公益力量,绿城成功构建了一个 “用户参与 — 公益实践 — 价值反馈” 的闭环。这个闭环里,没有生硬的 “企业宣传”,只有用户可感知、可参与的真实行动:业主既能在社区踢一场酣畅淋漓的足球赛,也能亲手栽种一株梭梭树;购房者选择绿城的房子,不仅是选择一处居所,更是选择一种 “有温度、有责任” 的生活方式。
对于房企而言,ESG 不是 “加分项”,而是 “必修课”。在行业从 “规模扩张” 转向 “品质发展” 的转型期,绿城用两个十一年的公益 IP 证明:ESG 不是挂在墙上的口号,而是融入产品营造、社区运营、社会公益的日常实践。从建造绿色住宅到治理沙漠,从营造社区活动到助力农户增收,绿城以 “具象化” 的公益行动,让公众看到:负责任的房企,不仅能建造优质的物理空间,更能通过持续的责任实践,为社会创造长远价值。
当 “踢球去” 的欢呼声与 “种春风” 的梭梭林共同生长,绿城的 ESG 实践也在这样的 “具象化” 表达中,愈发清晰、愈发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