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探究低空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积极响应科技兴农战略,近日,北方工业大学“京心津力・冀刻启航——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天津市宁河区,通过实地调研、走访企业等方式,探寻无人机技术为现代化农业发展插上翅膀、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一、参观企业探发展:感知宁河区历史与低空经济脉动
深入了解天津市宁河区历史文化,实践团来到天津芦台春酒文化博物馆,开启一场融合历史底蕴与现代传承的文化考察之旅。步入馆内,“爱祖国、爱家乡”的浓厚主题氛围扑面而来。讲解员通过图文展板、栩栩如生的人物雕塑、岁月沉淀的珍贵展品、匠心独具的微缩景观及直观的多媒体演示,将天津百年风云缓缓铺展,让实践团成员在时空穿梭中深切感悟这片土地的坚韧与奋进。
为更好了解宁河区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实践团还对2024年2月揭牌成立的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展开调研,并走访了园区内多家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工作人员介绍:“该园占地500亩,首期4万平米载体投用,配备300米真高测试场,提供空域申请、政策减免等服务。目前,无人机已广泛应用于农业植保、快递配送等领域,7条配送航线投用,5G-A基站保障信号,为空天地一体化发展奠定基础。”
实践团于当日11时前往位于产业园的广宇宏图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参观考察。作为拥有中国民航局颁发的民用无人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及中国奥帕认证的合法培训机构,该公司以“理论+实操+就业”一体化模式,为行业输送专业飞手,填补低空经济领域技能人才缺口。
根据广宇宏图的负责人介绍:“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始于合规资质,培训范围涵盖小型、中型多旋翼无人机,课程兼顾考证与实用技能,25天即可完成从零基础到持证上岗的系统培训。针对不同需求,机构提供灵活教学方案,并联合宁河建行推出学费分期服务,缓解学员经济压力。依托园区支持,公司获得稳定训练空域,大幅降低实操训练难度。学员毕业后可推荐至物流配送、能源巡检、农业植保等岗位,目前已与多家园区企业建立人才输送合作,持证学员具备优先录取优势。”
选址宁河未来科技城低空经济创新产业园,公司看中其区位与政策优势:紧邻高速路网便于京津冀学员通勤,享受园区房租优惠与空域支持。相较于北京严格的禁飞政策,天津开放的空域环境为实操训练提供便利,同时可辐射河北、山东等地生源。
二、座谈交流话发展:无人机从“不被认可”到成农业“新主角”
当日14时,实践团抵达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开展了一场富有成效的座谈会。会议围绕宁河区低空经济发展相关事宜展开,在天津市宁河区的田野间,无人机已成为农业生产的“新主角”。
宁河区农业无人机的应用初期发展并不顺利。据区种子管理站质保部田部长介绍,早期无人机作业效率十分低下——“打药10分钟,充电两小时,还得用自行车拉着电池往返充电,老百姓根本不认”。彼时设备性能有限,人工遥控操作易出现漏喷、重喷现象,甚至因药液浓度过高导致药害,让农户颇有怨言。随着技术迭代,这一局面正在改变。目前,无人机已深度融入宁河区农业生产的多个环节。此外,无人机在测产调查、面积测量等领域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航拍数据可分析作物长势,估算产量,替代了传统人工量测的繁琐流程。
(实践团品尝宁河区特色农产品番薯)
三、田间观摩见实效:无人机让植保效率与收益双提升
实践团于第二天来到宁河区的农田基地,现场观摩无人机撒药全过程。在宁河区农田基地上,技术人员通过遥控器精准操控无人机起降,植保无人机按照预设航线有序作业,细密的药液均匀覆盖在稻叶上。屏幕上实时显示作业面积、药液用量等数据,短短一小时内,100亩稻田的植保任务便顺利完成。
技术人员结合现场作业情况介绍:“过去人工打药效率低下,一人一天最多覆盖20亩地,还常出现药液配比不均的问题。现在一台植保无人机单日作业面积可达1000-1500亩,通过智能规划航线实现精准喷洒,不仅大幅提升了效率,还节省了大量农药和水。”他以当地农田为例算了笔账:“无人机作业每亩成本仅3-5元,比传统模式低很多,而且效率提高后一亩地能多产80斤左右,全区每年因此获得的收益远超以往人工种植模式。”
实践团还与田间农户交流,一位农户展示手机里的作业记录说:“去年我家15亩稻田用无人机管理,亩产提高了80斤左右,算下来多赚了近万元,这机器干活确实靠谱。”起初他对“机器干活”心存顾虑,经过技术人员多次上门演示,才从“观望者”变成了“受益者”。
四、走访企业探支撑:全链条服务保障无人机扎根田野
当天下午,实践团前往宁河区大疆农业无人机代理公司参观。在公司展厅,工作人员展示了不同型号的植保无人机,详细介绍了设备的技术特点——如先进的避障系统能应对田间复杂环境,确保作业安全;配套的管理系统可实时监测作物生长状态,为精准种植提供数据支持。
公司负责人介绍,除了提供无人机设备,他们还负责设备的维护保养和技术培训,目前已为宁河区培养了一批专业的无人机操作员,保障了无人机在农业生产中的稳定应用。
参观期间,实践团成员不时提问,无人机续航能力、不同作物适配性等问题与工作人员深入交流。结束后,实践团指导老师温泉简要介绍了北方工业大学,对宁河区政府及其他有关部门在此次实践活动中给予的帮助与配合表示感谢。他寄语同学们:“这次实践让大家看到了科技如何改变农业,希望你们能把所见所闻转化为学习动力,在实践中锻炼本领、增长才干,将来用专业知识回应乡村振兴的需求,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此次实践让成员们深刻感受到,无人机不仅是提升农业效率的工具,更是推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大家纷纷表示,将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把论文写在田野大地上,用科技力量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