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生态资源禀赋探索发展新路径,浙江安吉的实践给出了一份充满活力的答案。2022年以来,这座凭借良好生态基底的县城,吸引了超4万名青年前来就业创业;截至目前,累计建成25个省级“青年入乡实践站点”,与118所高校达成实习实践合作,设立在企实习实践基地298家,2024年更是吸引了超1万人次的大学生前来实习实践……一组组数据的背后,是生态优势驱动下,乡村与青年双向奔赴的美好图景,也为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标注出全新的思考维度。
生态禀赋,原本是安吉最亮眼的“家底”,如今更成了吸引青年的“强磁场”。过去,不少乡村因产业薄弱、机会有限,很难留住青年的脚步,但安吉的路径截然不同。这里的生态资源不是“养在深闺人未识”的静态风景,而是能实实在在转化为发展动能的底气支撑。依托竹林资源壮大的竹产业、借着山水风光兴起的乡村旅游、围绕生态农业拓展的新赛道……多样的产业形态,既需要能守护生态的“守护者”,更需要能注入创意与技术的“开拓者”。青年们看中的,不只是安吉的好山好水,更是生态资源背后蕴藏的创业空间——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做文创、搞研学、发展绿色农业,生态价值的多元转化,让青年的职业理想有了落地生根的土壤。
而当青年们带着知识、视野与闯劲走进安吉的乡村,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大学生们在实习实践中,把更科学的种植技术、更前沿的市场观念带到田间地头;创业青年们则大胆突破传统框架,让乡村产业焕发新生:普通的农产品可能被打造成网红文创产品,传统的竹制品或许通过直播带货走向全国大市场。2024年超1万人次的大学生实习实践,意味着每年都有大量新鲜想法、创新活力涌入乡村。这种“青春力量”的持续输入,让乡村发展不再是“老一辈的坚守”,而是变成了充满无限可能的创新场域,推动着乡村的产业、文化乃至社会治理,都朝着更具活力的方向升级。
安吉的实践,更为全国其他地区的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借鉴的思路。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辩证统一,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逻辑,安吉的成功并非不可复制的个例,而是一套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放眼全国,每个乡村或许没有安吉那样的竹林,但一定有自己独特的生态特色:有的坐拥千顷良田,有的环绕湖泊溪流,有的留存着珍贵的民俗文化。关键在于,如何像安吉一样,把自身的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同时搭建起吸引青年的平台——无论是校企合作的实习基地,还是政策支持的创业空间,当青年们发现乡村不仅有“诗和远方”,更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广阔舞台,自然会愿意投身其中,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
从安吉的故事里,我们能清晰看到,生态优势与青年力量的结合,是激活乡村活力、链接青年梦想的坚实纽带。青年入乡,让乡村振兴有了最富创造力的“生力军”;乡村发展,也为青年成长提供了机遇无限的“新赛场”。这种双向奔赴,正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乡村与青年共同成长的生动写照,也让我们对乡村的未来充满期待——那里不仅有绿水青山的恒久美丽,更有青春澎湃的无限希望。(张雨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