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端传承——飞行员江子民的成长手记

2025-09-11 10:09:0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今天是首次与师父同飞,联想到师兄们常提起他那一以贯之的严格与高标准,我不禁手心微微出汗。建群之后,师父便对我说:“子民,这四天的航班都由你来担任PF。晚上再好好复习一下手册,明天巡航时我要提问。&rd

今天是首次与师父同飞,联想到师兄们常提起他那一以贯之的严格与高标准,我不禁手心微微出汗。建群之后,师父便对我说:“子民,这四天的航班都由你来担任PF。晚上再好好复习一下手册,明天巡航时我要提问。”完成航前准备后,复习了一下所飞机场的航线特点,随后打开FCOM,将SOP的细节与不太常用的补充程序反复研读。生怕遗漏任何可能被问到的要点

第二天一早,我提前来到准备室进行准备工作,下载飞行计划和气象资料仔细阅读,并对关键信息做了标注。没多久,师父与第一副驾驶一同走进来。“来得挺早,昨晚休息好了吗?” 师父笑着开口,温和的语气瞬间驱散了我大半的紧绷。可没等我回应,他话锋一转:“今天计划加注的总油量是多少?” 我立刻报出计划数据,师父点点头,继续问道:“额外油量是多少?结合航路天气和备降场情况你觉得够不够?”我一怔,似乎从未有教员如此问过我,自己也确实很少主动思考油量是否充足。见我一时语塞,师父接着问:“天气更新了吗?你觉得天气怎么样?”我回答说航路和目的地天气总体良好,仅有些零星降水,如需绕飞距离应不会太远。师父笑了笑,说:“嗯,看得还算仔细。评估计划油量是否足够,对你现阶段来说有点难为你了,但以后的飞行中一定要多留心,注意观察签派一般会给多少油。遇到航路或目的地天气不佳,该申请多加就得主动提出。最近是雷雨季节,一旦绕飞或等待,时间难以预估。我们这一行,必须把风险管控前移,给自己留出余量。可千万别把自己逼到绝境。”望着计划油量数据,那一刻,我才深刻意识到,飞行领域从无 “小事” 可言,即便是那些看似司空见惯的基础数据,若未能以严谨态度审视其背后的风险逻辑,都可能成为威胁航班安全的潜在隐患。

每一次操纵之前都要思考影响

随着航前准备、推出、开车、滑行等一系列流程依次进行,熟悉的情境让我逐渐平静下来。然而,就在即将进入跑道时,起落次数少的可怜的我又再度有些紧张。对正跑道后,那句“我操纵”的喊话甚至都显得有些勉强。师父似乎察觉到了我的情绪,从左座传来他沉稳的声音:“先深呼吸。”他并未看向我,手指轻轻敲着遮光板,继续说道:“你看跑道尽头的灯光,像不像小时候家门口挂的那串灯笼?先找一个熟悉的参照物,再把注意力收回来。别只盯着中线,要把跑道看作一个平面,想象自己正在滑冰。不要惧怕偏差,及时修正就好。”我循着他的目光望去,果然看到跑道边灯在晨曦中连成一道暖黄色的光串,心中的纷乱竟真的随之舒缓。那天降落之后,师父没有批评我,只是打开FCOM,翻到系统页指出:“你看这一行:按压后会删除高于MCP高度的所有FMC高度限制。疆内机场周边地形复杂,高度限制多。CDU里的高度限制,可能是你在极度疲劳时防止下穿安全高度的最后一道保险。驾驶舱里没有哪个操作是靠机械记忆就能做对的,扳动电门之前一定要先思考其影响,永远不要急。”FCOM白纸黑字的规程条文,我早已看过无数遍,但只有些时我似乎才真正开始理解每一条的含义。

永远保持说“不”的底气

真正让我读懂 “红线意识” 的,是青岛至呼和浩特航班的雷雨绕飞。在地面等待时便看到前序航班因为天气,不得不绕飞到沈阳才右转归航;即便我们在地面制定了多套预案,进入北京管制区后,屏幕上连片的红色雷达回波着实让我捏了把汗。我握着操纵杆的指节泛白,接连提出几个绕飞方向,却始终难以抉择。此时管制员多次建议 “跟随同航路前机直飞”,我甚至开始动摇,觉得这个 “看似可行” 的方案或许是最优解。师父没有立刻回复管制,而是果断申请:“先在雷雨区外围保持机动飞行。” 随后与我、还有第一副驾驶三人一同紧盯着雷达屏幕,反复调整扫描角度,分析雷雨的位置与强度变化。最终,我们一致判定 “无安全穿越间隙”,坚持向管制申请新的绕飞航线。当申请获批、飞机平稳穿出雷雨区,座舱内紧绷的氛围终于缓和,师父才郑重地对我说:“记住,我们永远是最终的决策者,你可以听管制建议、参考其他机组的选择,但心里必须有一道不可破的安全红线。哪怕所有人都选择冒险,你也要有说‘不’的底气。未来有一天你也会成为带队机长,飞机的安全、旅客的生命,绝不能用来‘试错’,责任这根弦,一刻都松不得。”

别怕错,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并学会修正

师父带飞的每一个起落,他总是将手虚搭在驾驶盘上,从不直接干预我的操纵。即便出现偏差,他也只是平静报出偏差,说一句“自己修正”。师父常讲:“飞行员的胆识和技术,不是师父能给的,而是在一次次判断与尝试中摸索出来的。”

如今再执飞航班,握着操纵杆的手比以往坚定了许多,面对复杂气象时,也能学着师父的样子多想一想、调一调、看一看 —— 这些改变,都藏在与师父贾飞相处的每一个飞行日里。未来的路还长,或许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但只要想起师父那句 “重要的是及时发现并学会修正”,心里就有了底气。我知道,我走的每一步,都是在沿着师父指引的方向逐光而行;而我也盼着有一天,能像他一样,成为别人眼中的 “光”,把这份蓝天传承,继续传下去。

那些三万英尺的天空里,从来没有孤军奋战的飞行员。那些藏在细节里的叮嘱,那些故意"放手"的瞬间,那些在准备室等你的身影,是民航人最珍贵的传承——就像星星沿着固定的轨迹运行,师父的经验、技术和谆谆教导,终有一天会变成我们眼中最耀眼的引进灯。(737六分部 江子民)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