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点,黄林帆第三遍检查着捆扎结实的烟叶包,额头上的汗珠在晨光中闪烁。这些金黄色的叶子不仅关系着他全家的生计,更承载着一个乡村的振兴梦想。
九月清晨,宜章县黄沙镇的山间薄雾尚未散尽,烟农黄林帆已经开着装满烟叶的农用车行驶在蜿蜒的村道上。不到半小时,他抵达黄沙烟草站中心点——这里不是往年那种喧闹拥挤的场面,而是一幅井然有序的景象:几辆送烟叶的车辆整齐排列,工作人员熟练地引导车辆进出。
“老黄,正好轮到你的时段!”工作人员笑着打招呼,随即帮忙将一捆捆金黄色的烟叶搬运下车。黄林帆看了眼时间,从进门到卸货完毕,只用了十五分钟。
小时预约制,告别漫长等待
黄林帆还记得几年前交售烟叶时的场景:“天没亮就要去排队,一等就是大半天,有时候还得在附近住一晚,既花钱又耗精力。”
今年,当地推行“精准预约到小时”服务,通过线上平台为每位烟农分配具体交售时段,实现了“定时、定点、定量、定人”的精细化调度。
烟站与合作社协同配合,引导烟农错峰交烟,有效避免了扎堆排队现象。
“现在手机上就能知道几点来最合适,等待时间从以前的大半天缩短到现在不到两小时。”黄林帆满意地说,“多余的时间可以照看晚稻,打理其他农活。”
数字化赋能,烟叶有了“电子身份证”
宜章县的烟叶产业不仅改变了收购方式,整个生产过程都实现了数字化转型。县里构建了“源头管控-精准核查-过程监督-整改闭环”四位一体的监管体系。
在海拔680米的莽山云雾间,天塘乡育苗工场的玻璃温室内,智能水肥系统正对万余盘烟苗进行精准滴灌。每盘烟苗都有了自己的“电子身份证”,扫码即可查看品种信息、生长日志和领用记录。
技术员李磊介绍说:“我们采用‘区块链+育苗管理’模式,将育苗数据上链存证,确保了从基质装盘到成苗发放的23个关键环节全程留痕。”
天空地一体,精准监测每株烟苗
数字化转型不仅体现在育苗环节,更延伸到田间管理。烟技员们采用融合GPS测亩仪、多光谱遥感技术的“天空地一体化”测绘系统,将面积核查精度控制在0.5亩以内,较传统人工测量效率提升20倍。
在后台系统里,全县4.38万亩烟田的种植数据可以实时更新。系统自动比对合同备案面积与作物实际生长情况,将核查误差率压缩至1.2%,同时还节省了数万元行政成本。
种植烟叶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网格化管理,专家团包村到户
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当地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以“烟叶工作网格化管理”为关键抓手,通过增“绿”提“质”,让生态“高颜值”转化为经济“高价值”。
在里田镇黄土村烟田里,身着红马甲的网格技术员欧瑶任手把手指导烟农:“穴深要达15厘米,茎秆入土2/3,这是保证烟株抗倒伏的关键。”
这支由12名烟技员组成的“移动专家团”,采取“包村到户、责任到田”的网格化管理,已累计开展现场培训36场次,整改不合格田块230亩。
烟稻轮作,土地生出双倍收益
宜章县还大力推广烟稻轮作模式,利用烤烟采收后的空档期种植富硒水稻,既保持地力又增加收益。
2025年,全县烟叶计划种植面积4.38万亩,烟稻轮作面积比例达到95%,深翻耕比例达到100%。烟农们沤制了1万余吨农家肥,平均每亩达到200公斤以上,进一步筑牢了绿色生产的基础。
迎春镇鹧鸪坪村烟农李广仙站在自家烟田边说到:“自从推广土壤改良技术后,去年种了65亩晚稻,增收达5万元,同时烟田土壤肥力不仅提高,今年的烟叶还能长得更好。”
生物防治,守护田间生态平衡
为保护生态环境,当地积极打造“以烟为主、兼顾烟区”的绿色防控综合治理示范区。
2025年构建绿色防控核心示范区2个1.5万亩,辐射区1个2.88万亩。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全面覆盖的基础上,积极推广赤眼峰、异色瓢虫、蠋蝽等防治斜纹夜蛾和烟青虫技术,推广应用1.4万亩。
天塘镇龙塘村烟农谭利凯指着田间诱捕器说:“诱捕器效果显著,有效降低斜纹夜蛾、烟青虫危害,无需再专门喷药。”
此外,还利用植保无人机开展专业化植保服务,高效环保的喷洒方式提升了施药精准性和有效性。
绿色烤房,减损降本又环保
在烘烤环节,宜章县大力推广建设以生物质颗粒为燃料的“绿色烤房”,以绿色赋能烟叶产业,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双丰收”。
以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传统煤炭能源,目前全县已投用生物质烤房1980座。烤房顶部还可安装太阳能光伏板,增加生产的电费收入,减少烘烤环节开支,实现棚上发电、棚下烤烟。
里田镇上渡村烟农王小光感慨道:“现在使用‘生物质烤房’,用生物质颗粒燃料替代传统煤炭能源,还能借助手机精准调控烤房的温湿度,减轻了劳动强度,烟叶烘烤品质得到了提升,还提高了种植收益。”
产业振兴,小烟叶成为“黄金叶”
黄沙镇是宜章县的烟叶种植大镇,为保质保量完成今年的烟叶收购任务,宜章县农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和烟草部门严把精准预约、烟叶初检、现场管理、质量验收等环节。
他们着力加强烟叶收购管理,提升评级准确率、收购效率、烟叶纯度和烟农满意度,坚决杜绝人情烟、关系烟,为烟农增收、烤烟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宜章县烟草专卖局黄沙站副站长刘永斌表示:“我们会把政策宣传到位,岗前培训到位,服务保障到位,风险防范到位,维护烟叶收购秩序,切实保障烟农利益。”
幸福生活,金叶子鼓足钱袋子
今年,宜章县种植烟叶4.38万亩,计划收购烟叶10.5万担。自8月10日开秤收购以来,宜章县共设3个烟叶收购站、6个收购点、10条收购线,预计9月底全面完成烟叶收购任务。
望着那一把把金黄色的烟叶,烟农黄林帆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我今年种30亩烤烟,预计收入10万块钱,比外面打工就要强很多。”
在宜章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像黄林帆一样,通过种植烟叶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道路。种植烟叶周期短、见效快、经济效益好,已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
下午四点,黄林帆的交售单已经全部结清。他揣着发票走出烟站,阳光照在脸上暖洋洋的。
他的农用车穿行在乡间道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水稻——这些正是利用烤烟采收后的空档期种植的晚稻。
烟稻轮作让土地全年无休地产出财富,也像这座湘南小县的乡村振兴事业,从不停止生长的节奏。(胡镕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