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赴约山海间 研学筑梦共成长,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研学活动纪实

2025-09-10 10:48:59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将“教育帮扶”作为重要抓手,7月2日至4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部署,充分发挥高校教育资源优势,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始终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己任,将“教育帮扶”作为重要抓手,7月2日至4日,实践队赴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左翼后旗(以下简称科左后旗)开展走访调研和工作对接,先后前往科左后旗教体局、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甘旗卡第二高级中学、塔奔诺义德嘎查(五官村)等单位开展实地调研和有关工作实际对接。学校挂职副旗长陶正梁、学校派出驻村第一书记李广磊陪同参加。

7月21日至24日,实践队践行研学承诺,精心组织安排青岛研学之旅,为12名科左后旗师生搭建起“看世界、拓眼界、悟成长”的桥梁,助力草原学子在行走中认知山河、在体验中树立梦想。

高校启迪:触摸求知成长脉络

研学团首站来到石油工程学院。在党建教育基地,于梦飞老师结合学院发展历程,讲解了从“老石油人战天斗地”到“新时代学子科技攻关”的精神脉络,使“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信念在同学们心中扎根。随后,在工B347会议室的欢迎座谈会上,石油工程学院副院长贾寒以“认识石油”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的石油制品讲到能源安全战略,将专业知识转化为贴近生活的“启蒙课”。他提到“大学是‘做梦’的地方,更是‘追梦’的地方——这里的实验室永远有灯光,自习室里永远有身影”,让同学们充满期待。

在孙金声院士的深层油气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学长演示的“钻井液调配”让地层探测不再抽象,岩心测试设备让“地下千米的油气藏”清晰可感;“实验室成果应用于全国油气田开发”的介绍,让同学们认识到课本里的“科技创新”是为国赋能的真实力量。

参观校园的感触不止于此。在青岛理工大学校史馆,从建校初心到学科发展,校报、奖杯串联起“立德树人”的历程;黄海学院雷锋纪念馆内,150余件实物展品中,补了又补的旧军装、字迹工整的助人事迹本,让“雷锋精神”从课本走向可触可感的记忆。

在学校校史馆,从北京石油学院到青岛校区,展柜里的老图纸与科研成果,让“为国铸器”的信念具体化。图书馆内,通透的玻璃幕墙让阳光洒满大厅,自助借书机、电子座位预约系统及数字阅读区、有声研讨区、多功能自习室等,让同学们体会到大学学习的自主便捷。

当晚,工B347会议室开展“炕烤焰火里碳氢绝响”——“石油魂”主题宣讲。宣讲员李越用“大庆新铁人”王启民的故事,解读“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石油精神;刘宇学长分享了大学生活中的成长经历,鼓励同学们多走出去看看,学以致用。最后,学院为同学们送上学校最新发行的电子图书卡,辅导员荆成琰表示“6万多册图书,从人文历史到石油科普,随时能看,就算回到草原,我们建设的知识桥梁也不会断”,让同学们的向往更加明确。

红色印记:拾取精神传承火种

历史的厚重背后是青岛的活力。奥帆中心的码头上,白色帆船准备起航,2008年奥运帆船赛的荣光与如今的“海洋运动示范区”,让同学们感受到“强国梦”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中逐渐清晰。

城市人文:聆听山海文明回响

青岛的山海与人文,以另一种方式铺展文明画卷。八大关的“万国建筑”里,俄式木刻楞、英式哥特式楼宇与山海相映,每一块砖瓦都讲述着开放与融合的故事;青岛电影博物馆中,从黑白胶片到3D特效,从手动老相机到数字设备,让同学们触摸到“科技与艺术”的碰撞,明白电影是文化传承的鲜活载体。

黄泥巷的青瓦白墙间,村民用“生态旅游”让乡村变美的实践,让同学们联想到家乡的特色,思考其在乡村振兴路径中的发展可能。公园的夕阳下,“向海而兴”的字迹与战舰模型相映,诉说着城市与海洋的千年羁绊。

海底世界82.6米的隧道里,上万尾鱼群从头顶游过,20000多件标本中,鲸鱼骨架的磅礴与珊瑚的精巧,让隋子轩同学感叹“原来课本里的生物多样性,是这样触手可及的美。”中山路的烟火气中,天主教堂的尖顶、老商铺的木招牌、劈柴院的烧烤香,展现出青岛的人间烟火;百年栈桥从昔日军火补给线到如今城市名片的变迁,是中国从弱到强的缩影。

甘旗卡第一高级中学的包佳敏表示:“雷锋的话在研学旅程尾声带来深刻启示,青岛的魅力不仅在于自然景观,更在于其承载的历史记忆与开拓精神,此次研学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沉甸甸的责任感。 ”

山海同赴:承载成长初心远航

“我们不仅要让孩子们‘走出来’,更要让他们‘学得深、记得牢、有收获’。”辅导员张家馨表达实践队对研学活动的初心——这不是走马观花的打卡,而是一次滋养心灵、启发思考的成长之旅。

科左后旗碧野兴乡实践队用行动证明:乡村振兴不止于产业帮扶,更在于“打开眼界、点燃梦想”。科左后旗的同学们带着“青岛记忆”回到草原,在高校里种下的“求学梦”、在红色场馆里埋下的“民族魂”、在城市地标里萌发的“山海情”,终将生根发芽,长成助力乡村振兴的“参天大树”。这份“山海之约”,将成为青春与时代的对话,让教育帮扶的种子在山海相连处生根发芽。(作者:刘宇、张家馨)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