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增阳:从传统施工到智能建造,用中国智慧筑起“走出去”的新高度

2025-09-10 09:20:05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近日,著名国际工程管理专家、北京金昊阳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增阳,先后被聘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建筑行业专家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在智能建造成为国家战略重点的背景下,陈增阳凭借其在海外基础

近日,著名国际工程管理专家、北京金昊阳国际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增阳,先后被聘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建筑行业专家与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在智能建造成为国家战略重点的背景下,陈增阳凭借其在海外基础设施领域的二十余年深耕与管理创新,正成为推动中国工程“出海”、促进技术与模式输出的重要代表人物。

作为一名长期奋战在非洲一线的企业家和工程人,陈增阳不仅在传统公路、水厂、桥梁等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更以敏锐的战略判断力和持续的技术投入,探索出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智能建造+海外项目管理”融合模式,助力中国民营企业在全球基础设施竞争中赢得话语权。

跨越重洋的中国建造:20余年深耕非洲市

2003年,陈增阳担任中昊海外尼日利亚公司总经理,率先将中国民营工程企业的力量带入非洲主流工程市场。经过多年拓展,公司业务涵盖道路、桥梁、水厂、大坝、机场、港口等多个领域,累计承建项目数十个,服务人口超过千万。

在尼日利亚赞法拉州,由陈增阳主导建设的太阳能供水系统项目覆盖全州14个地方政府区域,共安装84套供水系统,解决了180万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项目完工后,当地政府和百姓自发举行仪式表示感谢,被誉为“最实用的民生工程之一”。而在城市道路建设、公路主干线修复等项目中,中昊公司屡次击败实力雄厚的国际工程企业和中国央企,以更高效率、更低成本、更可持续的方案中标,成为中国建造在非洲的新代表。

打造中国智造的海外落地样

面对复杂多变的施工环境和激烈的国际竞争,陈增阳敏锐意识到:单靠传统施工管理难以支撑高质量发展,必须将信息化、系统化、智能化手段引入工程建设全流程。近年来,他带领团队研发并部署了多套智能建造管理平台,涵盖进度协同控制、成本动态分析、施工调度优化、安全风险预警、物资追踪管理等模块,并结合非洲工程特有需求,形成高度实用的本地化智能系统。这些平台不仅提升了项目执行效率,也极大降低了人力资源与材料浪费。

目前,相关系统正在进行软件著作权申报与升级,未来将以“中国施工管理系统标准”的形式输出至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成为“中国智慧”落地海外的具体载体。

专家+理事双重身份,推动新经济话语

2025年8月,陈增阳被正式聘请为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建筑行业专家。该协会作为国家级科技组织,长期致力于科技与经济融合发展、国际科技合作与技术转化。专家入库不仅是对陈增阳个人专业能力的认可,也意味着他将直接参与国家层面的建筑科技政策研讨、行业标准推进与国际技术交流。与此同时,作为中国民营科技实业家协会理事,他还积极参与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政策研究、资源对接与成果展示,助力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双重身份之下,陈增阳不断发声,呼吁建立更系统、更专业的智能建造出海机制,包括知识产权保护、标准体系制定、跨文化项目管理人才培养等,为中国新经济在传统行业中的崛起提供了“走得远、走得稳”的支撑。

智能建造的使命感:不仅建工程,更建信

在接受采访时,陈增阳反复强调,“智能建造不是炫技,而是责任。”在非洲灾后重建、抗疫物资捐赠、社区供水打井、道路无偿修复等多个公益项目中,他亲自部署调度,不计回报,用中国方案实实在在改善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条件。

“建造项目不仅是经济行为,更是人心工程。当我们把水送到干渴村庄,把路铺到偏远社区,那一刻,‘中国建造’的形象远比任何标语更有力量。”陈增阳动情地说。

正因如此,他获得了业界与社会的高度认可,先后荣获:2023年创新创业影响力峰会“智能建造行业影响力人物奖”、2024年金领奖“中国新经济先锋人物”。这些荣誉的背后,是他对技术、对组织、对社会的全面理解与持续付出。

展望未来:中国方案将更深融入全球工程版

展望未来,陈增阳表示,将进一步推动中昊公司实现从“施工承包商”向“智能系统输出者”转型,以智能化施工理念和自主研发平台为核心竞争力,服务于更多国际项目中的规划、设计、建设、运维全过程。

“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中国建造不仅能修桥铺路,更能输出模式、管理、软件和标准。这是新一代中国企业家应当承担的责任。”他说。

在“一带一路”战略与全球基础设施重塑浪潮交汇的今天,陈增阳正以智能建造为锚点,架起一座座技术与信任之桥,带领中国建造走得更高、更远。(文/严言)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