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2025年8月22日
在全球人工智能技术加速发展的背景下,如何将技术与文化深度融合,成为中国科技企业“出海”英国时不可忽视的关键议题。由EAST2046主办的“人工智能日”活动,为这一问题提供了前沿视角与实践案例。
EAST2046是伦敦首个聚焦东亚与东南亚视角的科技艺术节,自创办以来便以跨文化、跨领域的策展方式受到广泛关注。为期九天的科技艺术节在伦敦的八个场地有活动节点,线上和线下聚集了来自中国、新加坡、韩国、英国、德国、美国等地的创作者和研究者。作为一个链接东西方文化和科技的平台,EAST2046也为两地有共同愿景的机构和企业牵线搭桥。它不仅是艺术节,更是一个连接技术、文化与社区的实验平台。对于希望进入英国市场的中国企业而言,EAST2046所构建的生态系统,正是理解本地用户、文化语境与价值体系的理想入口。EAST2046希望通过文化策展与社区连接,让技术从个人工具延展为具有社会愿景的应用场景。
8月17日的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上,艺术家刘佳玉展示并讲述了自己的作品。她的作品涉及到人工智能模型的应用。
8月17日的科技艺术节开幕式上,来自英国国家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所 - 图灵研究所的Anne Lee Steele的艺术、社区和数据主题演讲
技术不只是工具,更是文化语言
8月22号AI日活动在伦敦国王学院举行,吸引了来自艺术、科技、学术与社区组织领域的多位嘉宾。活动围绕“如何与技术共同建构未来”展开,强调技术不仅是效率工具,更是文化表达的媒介。
EAST2046提出: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不应仅服务于商业效率,更应体现用户的价值观与文化身份,同时也需要思考社区营建和创生的主题。这一理念对于中国企业在英国的产品本地化、品牌传播与用户运营具有重要启发。
AI工具如何参与内容共创与用户连接?
上午的两场工作坊聚焦“工具如何参与文化生产”。
第一场工作坊由中国最大开源人工智能社区“通往AGI之路”的核心贡献者、多项人工智能电影制作获奖者尹莹主持,带领参与者使用Dreamina、Vidu和剪映等工具进行人工智能影像创作。在科技艺术节这一语境下,工作坊不仅关注技术操作,更强调与人工智能协作的伦理与美学维度。EAST2046团队成员朱世延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巴特莱建筑学院,同时也是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创业者。他表示:“在工作坊里,参与者被邀请思考:人工智能如何重塑创意产业中的作者身份、协作方式与想象力?技术工具又如何真正实现对个体的赋能?“
现场一位年长参与者,在此前从未接触过人工智能视频制作的情况下,完成了他的第一部人工智能影像作品。这一瞬间,也体现了技术普及的真正意义——不仅是效率提升,更是激发每个人的表达可能。
EAST2046希望能通过和机构以及社群的合作,推行技术工具并思考如何让其对个体赋能
第二场工作坊由清华大学校友马骁腾博士与策展人鲍克主持,介绍了Fellou——一款来自硅谷以隐私为核心设计的智能浏览器,旨在自动化网页任务并支持创意工作流程。通过互动练习与现场演示,工作坊展示了智能代理如何重塑我们与信息、劳动与自主性的关系。
在强调效率与功能之外,Fellou的设计理念也体现了对用户权利与文化表达的尊重。对于希望“出海”英国的中国科技企业而言,这类工具的思路值得借鉴——技术不只是产品,更是价值观的延伸。真正具有影响力的工具,不仅服务个体,也能在社会层面激发更具愿景的应用场景。
8月22日AI创意工作坊上,马博士展示了新版 Fellou 产品的功能
社区即文化基础设施,连接即商业机会
晚间的圆桌论坛“在人工智能时代构建社区”,由EAST2046联合706青年空间伦敦站、SmallWOD与英中人工智能协会共同举办,聚焦技术之外的核心议题——人。论坛探讨了如何构建不仅具备技术能力,更具社会韧性与伦理基础的社区。
SmallWOD伦敦负责人文婷分享了她在全球创意网络建设中的经验。SmallWOD是一款连接“行动者”的应用,她强调:“世界其实很小。”她指出,社区不仅是信息交换的平台,更是价值协商与集体意义建构的空间。
圆桌讨论由706伦敦负责人、EAST2046联合发起人李雨谦主持
EAST2046的行业影响力:不仅是艺术节,更是文化战略平台
EAST2046不仅是一个艺术节,更是一个跨文化、跨行业的战略平台。它通过艺术与技术的结合,构建了一个面向未来的文化基础设施。其策展团队来自中英两地,具备深厚的文化洞察力与国际视野,能够精准捕捉技术趋势与社会情绪。EAST2046的人工智能日不是一次技术展示,而是一种文化提案。EAST2046联合发起人,剑桥大学校友廖翌睎博士表示:“智能工具的使用必须伴随批判性思考、文化想象与集体行动。随着AI逐渐成为社会结构的一部分,EAST2046将持续打造跨领域的公共空间,让技术不仅被使用,更被理解、塑造与重新定义——与哲学、艺术与真实生活经验展开深度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