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深入推进,商业健康险作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迎来政策红利与市场需求的双重驱动。近日,我国首家全国性相互保险组织——众惠财产相互保险社(简称“众惠相互”)正式发布2025年半年报。报告显示,在监管“回归保障本源、强化普惠属性”的指引下,众惠相互凭借数智化转型与精准的市场定位,实现保费规模、经营效益与社会价值的同步提升,不仅以承保及投资双线盈利夯实经营底盘,更通过多元化普惠产品为超451万会员筑起风险防护网,为相互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
经营数据亮眼:规模质量齐升,偿付能力稳居高位
从经营数据来看,众惠相互上半年呈现“规模与质量齐升”的良好态势。保费收入方面,公司累计实现原保费收入210184万元,其中健康险贡献突出,保费收入达201406万元,占比高达95.82%,凸显公司在健康保障领域的专业深耕与战略定力。资产规模上,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总额达489769万元,较2024年末增长20.91%,经营底盘持续稳固,业务结构与品质优化成效显著。
偿付能力作为保险公司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众惠相互同样表现优异。报告显示,公司最新核心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207.24%,综合偿付能力充足率为 208.71%,两项指标均远超监管要求,为业务持续拓展与客户权益保障提供了坚实支撑,彰显出特色相互险企的成长韧性。
战略聚焦普惠:锚定“缺口人群”,填补医疗保障断层
近年来,商业健康险方面的政策红利持续释放,其背后是国家对“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层考量。通过商业保险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既能弥补基本医疗保障的不足,又能提升国民健康管理效率。2024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 推动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扩大健康险覆盖面。鼓励面向老年人、慢病患者等群体提供保险产品,同时再次明确提出推动商业健康险与健康管理深度融合。在此背景下,如何充分发挥保险行业作为经济减震器和社会稳定器的关键作用,为人民群众提供全面、持续的健康服务,已成为行业内外共同关注的焦点。
相互保险共建共治共享的制度设计和公益普惠的天然属性,能有效提供人民群众真正需求的补充性福利保障,与我国医改和医保制度公益方向完美契合。在卫生健康领域能弥补社保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断层,有效减少医疗费用和医疗保险支出,促进人民健康水平提升,是社保体系的有益补充,对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积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基于此,众惠相互坚定以短期健康险为主的发展战略,精准锚定市场亟需却保障不足的 “一老一小、带病慢病”人群,逐步构建起“健康人群行为干预-慢病人群健康管理-大病人群专项保障”的独特健康保险服务链条。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运营的会员互助类项目超 10 个,覆盖超120万人次,有效填补了社保与传统商业保险之间的保障断层,为构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供了有力补充。
产品创新破局:直击慢病痛点,打造管理闭环生态圈
针对特定群体的保障需求,众惠相互在产品创新上持续发力,尤其在慢病保障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超1.3亿人,面临“治疗费用高、保障缺口大”的困境,对此,众惠相互陆续开发16种肾病相关保险产品,打造国内最全肾病保险产品矩阵,实现CKD1-5 期患者全覆盖,目前已为超10万名肾病患者提供保障。同时,构建健康管理体系,搭建智能监控平台,提供科学健康管理,帮助30%的参保人延缓病情进展,推动患者从被动治疗向主动防控转型,为三医联动改革提供了可复制的样板。
此外,公司上半年为慢肝病患者开发上线了创新型普惠产品——“惠肝保”,除医疗费用报销功能外,最主要的是依托规范治疗,让肝癌“防得住、治得好、付得起”,打造慢病管理闭环生态圈,推动真正实现“利患者、惠医保、益社会”的民生目标。
从2025年半年报来看,众惠相互不仅实现了经营业绩的“量质齐升”,更通过聚焦普惠、创新产品,将相互保险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服务民生的实际效能,既为“一老一小、带病慢病” 等群体补上了保障缺口,又通过“保险 + 健康管理”模式助力医疗资源高效利用,为行业回归保障本源提供了清晰路径。
未来,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持续推进与相互保险理念的进一步普及,众惠相互有望凭借其在健康险领域的专业积累、精准的市场定位与创新的服务模式,持续扩大普惠保障覆盖面,在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为完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提升国民健康水平贡献更多相互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