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虹诗会点亮苏州吴江:古今人物相会,千年诗意焕新声

2025-09-09 09:15:03 来源: 央视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9 月 7 日,白露时节,秋风里已有诗意。“垂虹诗会 —— 我在吴江为你读诗”活动在苏州市吴江区垂虹桥遗址畔成功举办,通过诗歌、音乐、戏剧与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重现了垂虹桥千年文脉,让古老

9 月 7 日,白露时节,秋风里已有诗意。“垂虹诗会 —— 我在吴江为你读诗”活动在苏州市吴江区垂虹桥遗址畔成功举办,通过诗歌、音乐、戏剧与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重现了垂虹桥千年文脉,让古老情感在今天再度产生回响。

夜幕初垂,华灯渐上。在吴江古老的垂虹桥遗址畔,近百位观众应邀而来,缓缓入座。湖面一叶扁舟悠然荡来,远处华严塔身姿巍峨,近处垂虹卧波,三角钢琴静静伫立,构成一幅古今交融的画卷,让千年垂虹再度焕发出文化的光彩。

一场诗会即将在垂虹桥上演,千年诗意再放新声。

本次活动由中共苏州市吴江区委宣传部与“为你读诗”联合推出,苏州市吴江区松陵街道、苏州盛家厍商业管理有限公司特别支持,“为你读诗”诗话中国项目组策划执行。

垂虹桥从来都不只是一座普通的桥梁。它的命运,早已与苏州城、与吴江区的发展脉络紧紧缠绕在一起。从北宋至今,这座桥见证了吴江的繁荣与发展,也经历了沧桑与变迁。

它始建于宋庆历八年(公元1048年),曾以“江南第一长桥”闻名于世。旧名 “利往桥”,俗称“长桥”,元泰定二年(1325 年)易石重建后达六十二孔。2019年,国务院以“垂虹断桥”之名将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虽然如今仅存东西两端约21孔桥洞,但它的文化价值却与日俱增。它已成为苏州吴江区的文化符号和精神象征,代表着这座城市对历史的尊重和对文化的传承。

在诗会开场,一段兼具叙事感与感染力的旁白生动还原了垂虹桥的璀璨历史:“垂虹桥曾吸引了苏轼、姜夔、唐寅等历代三百多位诗人,写下了四百六十余首咏唱垂虹桥的诗词;亦为南宋以来的丹青名家赋予了创作灵思,不仅留下了《垂虹暮色图》《垂虹别意图》等珍品画作,连《千里江山图》这般传世巨制之中,也可寻其踪迹,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诗画桥。”

当晚18时整,三声钟响自华严塔方向传来,饰演古人的国家一级演员、戏曲表演艺术家张宏伟乘一叶轻舟缓行湖上,仿佛自历史深处荡来。张宏伟以韵白吟诵北宋书法家米芾的诗歌《垂虹亭》:“断云一片洞庭帆,玉破鲈鱼金破柑。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正式开启诗会序章。

配音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李立宏一段《垂虹秋色》的独白,获得在场许多观众的共鸣:“你来过垂虹吗?苏轼来过,王安石来过,姜夔来过,辛弃疾来过,唐寅、文徵明…… 都来过。今天,我来了。”

昆曲老师颂月在垂虹桥上轻启朱唇,展示昆曲之美。

饰演古人的国家一级演员、戏曲表演艺术家张宏伟乘一叶轻舟缓行湖上,仿佛自历史深处荡来。

青年舞者邓晗(右)和廖成成(左)在垂虹桥上翩翩起舞。

中国油画学院学员吴小非在垂虹桥边现场作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座垂虹桥

本次诗会别出心裁,通过自然、相逢、高古、别意与欢咏五个维度,全方位展现出垂虹桥丰富的文化魅力。

“诗会不是诗歌朗诵大会,而是借由诗歌完成的古与今的人物相会、精神相会。”中英双语主持人秦屹的开场白,道出了诗会的独特理念。

垂虹桥,是一座自然之桥。自诞生起,它便与吴江的碧水、岸边的绿树紧密相依。每一个心怀向往的人,都能走近它、触摸它,在水光树影间感受这份与自然共生的惬意。李立宏代表在座许多嘉宾和观众深情告白:“我们因垂虹的秋色而来。”而此时此刻的垂虹桥,正处金秋,他也禁不住念诵起米芾笔下的垂虹之秋:“好作新诗继桑苎,垂虹秋色满东南。”这仿佛是对古老诗意的一种呼应。肖瀛则弹唱原创音乐《垂虹秋色满东南》,引领观众再度走入秋日的垂虹时空。

垂虹桥,是一座相逢之桥。古往今来,多少人循着它的声名而来,在桥畔、在湖心,遇见志同道合的友人。诗会中,知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展开《垂虹诗话》,从 “相逢” 的角度讲述垂虹桥上的动人故事:苏轼与张先的忘年之交、姜夔与小红的知音之遇,延展至垂虹桥所承载的 “相逢” 意义。表演艺术家张宏伟与音乐家、钢琴家肖瀛开启一场古今对话,携手青年舞者的表演,再现两种不同的“相逢”情境。 

垂虹桥,是一座别离之桥。郦波以明代文徵明 “多情最是垂虹月,千里悠悠照别离” 为引,讲述唐寅、刘过等人在垂虹桥送别友人的经典故事。现场观众与艺术家共唱《送别》,将离别之情融于吴江秋水之中。

垂虹桥,更是一座心灵之桥。在活动第二章节“佳处且从容”中,配音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戏剧影视学院副教授李立宏再次出场,以独白《垂虹佳处》阐释垂虹桥作为文人精神寄托的隐逸意义。他引用王安石“他时散发处,最爱垂虹亭”等诗句,强调这座桥不仅是地理之桥,更是人们心灵的归处。

知名学者、南京师范大学教授郦波讲述垂虹桥上著名的历史故事,它们生动地诠释了“多情最是垂虹月,千里悠悠照别离”。 

配音艺术家、中国传媒大学影视学院副教授李立宏的独白,获得在场许多观众的共鸣。

中英双语主持人秦屹站在垂虹桥上,身后华严塔身姿巍峨。

“此乐未尝忘也”,文化回响跨越古今

诗会尾声,一位身着古意服饰的人物乘船从桥洞中再次驶来。当被问及是米芾还是苏轼时,他答道:“我不是米芾,也非苏轼,或者王安石、张先…… 我是近千年来每一位走过垂虹的人。”这句话道出了人们的心声,赢得嘉宾与观众的阵阵掌声,将活动再度推向高潮。

值得一提的是,这场诗会以现代语态激活古老文化基因,让这座曾经吸引三百余位诗人留下四百六十多首诗词的 “诗画之桥”,在白露时节的秋月与灯火之间再次被唤醒,成为连缀古今、沟通心灵的文化符号。

在互动环节,现场观众纷纷用 “壮丽”“烟波”“诗意”“相逢” 等鲜活词语,勾勒出自己心中垂虹的独特模样;肖瀛则依据这些充满巧思的意象,即兴创作乐曲《垂虹意象》,一场观众与艺术家深度参与的共创篇章就此完成。与此同时,本次诗会采用线上线下联动模式,未能亲临现场的观众也可通过直播,同步沉浸式感受诗会的诗意氛围。

苏轼离开吴江七年后,因被贬黄州迎来人生重大转折。彼时,他回忆起垂虹桥之游,写下了 “此乐未尝忘也” 的深切感慨。数百年后的今日,同一片秋月下,当代人通过这场垂虹诗会,与千年前的苏轼隔空共鸣,同样体会到了这份浸润心灵的文化之乐。“此乐未尝忘也!”诗会落幕,苏轼的这句感慨依旧在吴江大地回响。而历经千年沧桑的垂虹桥,作为吴江不可替代的文化象征,连接起过去与未来,守护文明、传递梦想。

正如 “为你读诗”创始人、CEO、总编辑张炫所言:“多年来,‘为你读诗’始终以诗歌为媒介,致力于打造与城市地标、在地文化深度融合的文旅新场景。本次垂虹诗会,有机会将诗歌、音乐、戏剧与现代视听语言融合,在垂虹桥这座承载千年文脉的历史现场,激活文化传承基因,很有意义。以诗意为纽带,连缀古今情怀;以场景为纸页,讲述苏州风雅。我们期待,中国诗意故事不只停留在历史的回响中,更能化作可触摸、可感知的文化实践,抵达当代人心灵,被娓娓讲述。”

音乐家、钢琴家肖瀛在垂虹桥上即兴创作乐曲《垂虹意象》。

夜幕下的垂虹桥静静伫立,“此乐未尝忘也”。

特别预告:

今年,这份与垂虹相关的浪漫,将以更灵动的姿态继续与大家相遇。

9月4日起,由央华戏剧、大麦、优酷、吴江文旅集团共同推出的文化综艺《江南·十二场欢聚》将陆续登陆优酷、浙江卫视与河南卫视。节目由张凯丽、赵文瑄、徐俐等担任导师,24位“江南门生”化身范蠡、苏东坡等十二先贤,沉浸式演绎可感可亲的江南风物与文化旅程。首期节目正是从垂虹桥启程,所有内容最终将汇聚成一部同名歌舞剧《江南·十二场欢聚》,并于小年夜在苏州湾大剧院隆重首演。

另外,中国歌剧舞剧院与苏州湾大剧院合作的舞剧《垂虹别意・唐寅》也将面世,该剧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 2025 年度重点扶持项目,11 月 7 日开启全国巡演。

一边是荧屏里的江南画卷,一边是剧场中的艺术盛宴,它们共同书写出穿越千年的江南叙事——让我们共同期待,历史文脉与当代创作在垂虹桥相逢,让文化的回响持续荡漾,此乐未尝忘也。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