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暑期,由西安市乡村发展公益慈善基金会联合江西泰豪动漫职业学院、泰豪教育基金会共同发起的"嘉种学堂"公益项目,组织30名师生开展了为期25天的"名企访学+乡村实践"双轨暑期社会实践。他们创新性地构建"三链融合"实践模式,以"环境整治筑基、文化传承铸魂、产业振兴赋能"为三大主线,深入广东深圳名企与广东汕尾亚洲村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通过25天的创新实践,团队开创性地将深圳数字技术、平台思维与乡村实际需求相结合,5天的实践中,学员们累计完成660篇实践日志、30篇终极报告、5份调研报告、100余篇网络平台推送内容,策划的"亚洲青年夜话"吸引超200人参与。他们用科技赋能乡村治理,以数字活化非遗传承,凭平台思维振兴产业,为新时代高校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实践样本,谱写了一曲校地合作的乡村振兴新乐章。
【环境整治组:打造宜居乡村"新颜值"】
红星向阳小队10名队员聚焦村民最关切的人居环境问题,开展"清环境、防蚊虫、护健康"专项行动。队员们顶着烈日,分组开展环境治理:清扫组清理150平方米主干道,清运3大桶陈年垃圾;除草组徒手拔除80平方米顽固杂草;清淤组冒着异味疏通两处关键排水沟;消杀组科学配比药剂,完成120平方米重点区域消杀。经过连续奋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不仅改善了村民生活环境,更为后续"亚洲青年之夜"活动的成功举办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可贵的是,小队还编制了图文并茂的《卫生维护小贴士》,推动建立"村民轮值+定期检查"的长效保洁机制。
【文化传承组:激活非遗文化"新生命"】
星火燎原小队10名学员创新采用"深圳学习+乡村实践"模式,在参访腾讯、大芬油画村等企业后,将现代传播理念融入传统文化保护。他们深入走访村中老人,系统记录五行山墙建筑文化、长明灯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7大新媒体平台发布推文100余篇,累计阅读量突破2.4万次;精心策划的"亚洲青年之夜"活动,邀请国家级英歌舞传承人同台演出,创新编排红歌与英歌舞跨界节目,吸引200余名村民和游客驻足观看。团队还创建"汕尾青年社群",搭建起传统文化传承的持续交流平台,让汕尾传统文化在青年群体中焕发新生。
【产业振兴组: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新禾筑梦小队10名学员充分运用在深圳企业学到的创新思维,着力盘活乡村沉睡资源。他们将闲置老屋改造为"青年对话客厅",与其他两个小组合力举办汕尾文旅发展专题研讨会;在"亚洲青年之夜"现场,成功吸引11家特色商户入驻,46位创业青年参与。活动通过政企校三方合作的"青年夜话"交流会,形成《乡村文旅发展建议书》等3份高质量报告,其中"非遗+民宿+电商"的融合发展模式获得镇政府高度认可。活动现场建立的"青年发展交流群"已汇聚70余名青年,为乡村产业振兴持续注入内生动力。
【实践启示】
三支队伍虽各有侧重,但都秉持"从实际出发、为村民服务"的实践理念。这次实践生动证明:乡村振兴需要环境整治打基础、文化传承铸灵魂、产业发展强支撑的系统性推进。对学员而言,这是将专业知识转化为服务能力的成长历练;对高校而言,这是探索校地协同育人模式的有益尝试;对乡村而言,这是汇聚青春力量助推发展的生动实践。期待更多青年学子走出校园、走进乡村,在广袤的田野上书写无愧于时代的青春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