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1日,历时62天的铁路暑运圆满画上句号。9.43亿人次旅客发送量、7.02亿吨货物发送量——两项创历史新高的数据,不仅彰显了铁路运输的强劲动力,更成为观察中国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这场规模空前的暑运大考,交出了一张写满民生温度、经济厚度与发展韧性的精彩答卷。
这是一张写满“民生温度”的答卷。暑运期间,铁路部门用心用情呵护每一段旅程。11330列日均开行旅客列车,8%的同比增长,织就了便捷高效的出行网络;1988万张学生票的精准发售,守护了莘莘学子的求学之路;45个地铁免安检车站的拓展,畅通了出行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公益“慢火车”的持续开行,温暖了边远地区群众的出行路。从“一盒好饭”到“高铁宠物托运”,从老幼病残孕重点服务到外籍旅客购票便利,每一项服务升级都在诉说: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这是一张展现“经济厚度”的答卷。钢铁动脉奔腾不息,为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2.43亿吨电煤的及时送达,让全国371家铁路直供电厂存煤可耗天数稳定在25天以上,有力保障了各地迎峰度夏;579列旅游列车的飞驰,31%的同比增长,催热了“坐着火车游中国”的消费新场景;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的稳定开行,守护着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畅通;广深港高铁616万人次的跨境流动,中老铁路3.5万人次的跨境往来,激活了区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这是一张彰显“发展韧性”的答卷。面对8轮强降雨和多个台风的严峻考验,铁路部门交出了令人安心的安全答卷。355次预报预警的及时发布,50万余人次巡查人员的日夜坚守,构筑起牢固的防汛安全屏障;停运、限速、迂回等科学调度措施,展现了应对风险的智慧与担当;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动态优化,退票改签服务的及时跟进,体现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这条钢铁大动脉用最坚实的身躯,守护着经济社会发展的生命线。
暑运虽收官,流动不止步。这张饱含民生温度、经济厚度、发展韧性的优异成绩单,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铁路的担当与力量,更感受到了中国经济的无限活力。随着铁路网络的不断完善和服务品质的持续提升,“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美好图景必将更加生动,“流动中国”的故事必将更加精彩。(闫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