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翊涵:以赛砺技,向光而行

2025-09-02 11:45:01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七月的阳光穿过赛场的玻璃幕墙,洒在烫金的证书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芒。在首届湘鄂川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烟草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的领奖现场,当“二等奖第一名”的名字被念出时,坐在台下的毛翊涵眼中泛起

七月的阳光穿过赛场的玻璃幕墙,洒在烫金的证书上,反射出金灿灿的光芒。在首届湘鄂川苏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烟草物流职业技能竞赛的领奖现场,当“二等奖第一名”的名字被念出时,坐在台下的毛翊涵眼中泛起微光。那一刻,三个月来的勤学苦练、笔尖磨出的茧、草稿纸上密密麻麻的演算,仿佛都化作了这束光,照亮了她从“门外汉”走向专业赛场的步伐。

对毛翊涵来说,这不仅是一场比赛的终点,更是一段成长旅程的见证——在个人拼搏的背后,是团队坚实的托举,是工厂为青年成长铺就的坚实阶梯。

破土:从“跨界”到“入门”

晚上九点,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长沙卷烟厂办公楼培训室的灯还亮着,毛翊涵坐在桌前,手中翻动着一叠自制的知识卡片,纸角已微微卷起,字迹工整却带着反复修改的痕迹。她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初涉物流领域时,面对“ABC分类法”“JIT模式”等术语,如同面对一串陌生代码,苦于找不到解码器。直到培训的管老师一句话点醒她:“你把仓储系统当信息网络看,库位是节点,配送是数据流。”那一刻,她仿佛找到了理解的入口。

从此,她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用计算机思维拆解物流逻辑。在吃饭间隙、通勤路上,她总是在默背术语、梳理框架;在错题本上,她都仔细标注了解题思路与反思,像程序调试日志般严谨。

现场培训那天,毛翊涵站在高架库前,望着AGV小车在轨道上精准穿梭,她突然意识到:理论不是纸上谈兵,而是能驱动现实运转的力量。知识,正在她手中悄然扎根。

图为毛翊涵展示获奖证书(周磊/摄)

淬炼:一个人的战场,一群人的托举

技能考试的计算题,曾是她最深的焦虑。运筹学、MRP、图上作业法,每一道题都像一道高墙,层层叠叠压得她快喘不过气。第一次面对运输网络图时,她只看到杂乱的线条,物流培训师王老师拿起红笔,圈出迂回路线:“这就像信号干扰,绕远了,效率就低。”蓝笔一划,最短路径豁然开朗。

在这样的点拨下,她开始带入“输入—处理—输出”的信息专业基本逻辑拆解题目,像编写程序一样构建解题模型。每天培训结束后,她留在培训室给自己“加量”刷题,从40分钟一道到15分钟完成,准确率稳步提升。灯光洒在草稿纸上,数字与公式在笔尖流淌,她想起王老师的话:“学习就像在拧螺丝,要用力,更要找角度。”

方案设计阶段,备赛小组汇编的《优秀案例集》成了毛翊涵的“武功秘籍”,她逐页研读兄弟单位关于绿色包装、智能调度的实践案例,结合本厂运行数据,反复打磨设计方案。第三稿被培训指导张老师退回时,只有一句批注:“数据要落地。”她连夜补充真实参数,将“可循环托盘”与年度成本、碳排放挂钩,让每一个建议都立于事实之上。那晚,培训室的灯一直亮着,备赛队友黄琳悄悄送来一杯热咖啡,没说话,只是轻轻放在她桌角。

图为毛翊涵在培训室进行赛前封闭式训练(侯飞/摄)

同行:不是独行,而是共赴

赛前半个月,长沙卷烟厂的六名参赛选手自发组成“模拟战队”。每晚七点,休息室便化身为考场,由三人扮演考官,一人应答,其余两人则执笔记录,逐字推敲表达的逻辑与细节。起初,毛翊涵一开口便是术语堆砌,生硬如背书,队友小郑提醒她:“还要接地气一点,比如在解释‘协同’概念的时候?就像咱们操作设备的换班,上一班把设备状态写清楚,下一班才能顺手接上。”一次次模拟,从站姿到语气,从眼神到停顿,他们互相挑刺,也彼此支撑。视频回放中,小夏发现毛翊涵回答问题时手会不自觉颤抖,便陪她对着镜子练习肢体语言。

决赛当天,主考官提问物流响应优化,她从容应答,引用本厂备件配送的实证案例,条理清晰,语气沉稳。考试结束后,队友们讨论起考试情况,毛翊涵笑着对小夏说:“考官问我的那道题,和你上周‘考’我的题很像。”众人相视而笑——那些曾被“折磨”的夜晚,早已化作底气,深植于心。

当颁奖台下掌声响起,毛翊涵站在领奖台上,看到台下李老师的微笑,王老师竖起的大拇指,张老师欣慰的眼神,听到并肩作战的队友们祝贺的掌声。她忽然明白,真正的成长,从不是孤身攀爬,而是在一群人的目光与扶持中,一步步走向更高的地方。

毛翊涵知道,前方仍有无数难题等待破解,而她已不再畏惧——因为心中有光,脚下有路,身边有伴。在这片孕育匠人的土壤上,每一个对平凡岗位的极致追求,都是对时代最有力的回应。(李宏彦)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