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SART用沉浸式体验让IP东方伊甸园「活」起来

2025-08-29 14:26:23 来源: 周口网 阅读量:
评论数: 贴     加入收藏夹
摘要:6月28日,位于青岛的中国第一家以水为核心的科学探索主题公园,也是全球第二家「伊甸园」——东方伊甸园水主题公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各类海洋馆(含水族馆、海洋公园等)约300家、

6月28日,位于青岛的中国第一家以水为核心的科学探索主题公园,也是全球第二家「伊甸园」——东方伊甸园水主题公园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有各类海洋馆(含水族馆、海洋公园等)约300家、水上游乐园约500家。截至目前,完全以水为核心主题,集科学探索与互动体验于一体的大型综合型主题公园,东方伊甸园算是亚洲及国内第一家。

开幕活动当天,英国伊甸信托主席Orna女士、英国伊甸园联合创始人,执行董事长Tim爵士、中国金茂高级副总裁李兴以及青岛市地方领导等参加活动并揭开了 「与水共生」 的沉浸式体验序幕。据了解,该项目是中国金茂旗下的首个文旅项目。

#01

全球顶级IP落地中国——

亚洲首座大型水主题科普公园到底什么来头?

2001年,位于英国南部的康沃尔郡,一处深达50米,有35个足球场大小的废矿区被成功改造为全球最大的温室植物园。与其他的温室有所不同,它总面积达15公顷,堪称世界之最。说它「世界之最」不仅仅是面积巨大,而且在这间温室里汇集了全球几乎所有的植物,有超过4500种、13.5万棵花草树木在此「安居乐业」。

这是有着传奇经历的英国人提姆·史密筹款5年,投资1.36亿英镑,耗时2年建造而成的生态乐园,他把这个大型的植物园命名为「伊甸园」。伊甸园项目于2001年3月对外开放。在开业的第一年内就吸引游客超过两百万,开业至今游客量达数千万,成为全球知名的融合自然生态与科学探索的大型文旅项目。

位于青岛高新区的东方伊甸园是由蒂姆·史密斯亲自操刀的全球第二个「伊甸园」项目,项目立项至今一直受到全球众多人士的关注和期待。2025年6月,经过了10年的筹备,东方伊甸园终于在各方努力下开门迎客。

和英国的伊甸园项目定位植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修复不同,东方伊甸园定位于「水」科学探索+生态互动体验,项目结合在地生态特征,通过改造盐碱地为植物温室,并融入青岛海洋文明与中国环保实践,打造了一个以「水」为主题的大型生态乐园。

东方伊甸园精心规划科普奥秘、娱乐狂欢、艺术美学三条主题线路,以清晰的游览脉络与丰富的项目设置,为不同年龄段游客及家庭带来差异化深度体验。整个园区共分为三大主题区域,由4大主题场馆、1大戏水乐园、1大无动力乐园、1场夜·湖秀及数十项大型互动游乐设施设备组成,集合了水孕育、水欢乐、水文明、水回馈等主题生态;同时游客每天还可以欣赏到近百场全天候特色演艺,充分融合了中西方元素,带来不同寻常的视觉冲击、多形式零距离互动等特点的观演体验。

#02

以科技沉浸破局——

盐碱地变为「可玩可感」的生态冒险城

中国东方伊甸园项目开创了以「水」为主题的动态科普,将不适宜植物生长的盐碱地转化为水资源教育现场,以「科技沉浸」和「互动体验」破局,将硬核科学转化为可体验,可互动、融合教育与娱乐休闲的综合性主题公园。

和英国伊甸园项目在内容体验方面最大差异点就是,整个项目里置入了大量的数字科技新媒体内容。项目整体规划了近20处互动体验项目,通过高科技、多媒体、沉浸式等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水实验、水循环、水生态、水保护、水生生物、气候模拟等内容,让游客全方位、立体式感受并了解水的知识、形态及变化等。在东方伊甸园,水科学不再是枯燥的分子式与数据图表,而是一场感官全开的「奇幻冒险」。

在「幽灵峡谷」,覆盖全域的环境声景配乐从入口处就唤起悠远的历史感,4个定向叙事声音池分布于游客动线上,讲述跨越数百万年的水文明兴衰史诗,从而触发游客对水资源保护的深层思考。

「发光洞穴」是「水滴之旅」故事的开始。整个发光洞穴并非布满文字展板的科普馆,而是一个沉浸式的体验空间,由GEEKSART制作的多媒体内容,则赋予洞穴生机与活力,成为讲述水循环故事的重要媒介。游客在洞穴内与艺术装置通过互动传递信息,游客在交互的快乐中便可领悟水与自然生生不息的微妙关联。

搭乘「万米穿梭机」从一楼洞穴上升至六楼体验雷雨云天气的模拟舱,整个内容体验时间历时约为2分钟,观众在ß这段过程中,可以感受到雨林电渱上生成中的加速、摇晃,与外界碰撞等动态。

不仅如此,过程中还融入极具冲击力的惊险裸眼3d情节:洞穴上升过程中的落石袭击、蝙蝠惊飞,雨林蒸发过程中的蟒蛇出没、灵猴跃下,上升空中时的云鹰扑袭,惊险的内容设计使得体验过程跌宕起伏,为游客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

当游客搭乘风暴电梯上行至云雾平台,穿过弥漫在空中的云雾后,跟随在云雾中跃动的水分子们进入「雷雨云模拟舱」,直观看到水滴在云层中如何完成水循环的关键 「蜕变」。雷雨云体验时长约6分钟,在这个环节,观众会感受一场特殊的雷雨风暴,能体会到超级风暴云团、龙卷风卷席、风暴眼高速穿梭、大气云层上帝视觉等壮观、惊险的环节,配合现场声光电雨幕等多种特效设备,为游客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与沉浸体验。

#03

幕后揭秘——

GEEKSART极客艺术团队让沉浸式科普华丽破圈儿

东方伊甸园项目核心展区由深圳仁怡文旅与GEEKSART极客艺术团队共同协作完成,其于仁怡文旅在主题包装、演艺布景、系统集成领域专业的工程实施能力,和GEEKSART团队在多媒体交互体验和沉浸式数字内容创作领域专业的设计与制作能力,双方秉承优势互补高效高质的合作宗旨,共同顺利完成了本次项目的优质呈现。

在着手进行内容规划和设计之初,团队提出的核心议题是:如何摆脱传统的科普内容形态,构建一个观众可参与、互动以及沉浸式的体验的方式来吸引全年龄层群体。以好玩、有趣的方式推动水科学教育的普及以及生态保护意识提升。

要讲好地球上最陌生、最珍贵、最难懂的元素「水」的故事,离不开大量的研究,为此GEEKSART团队翻阅了大量的学术资料进行深度学习。在「发光洞穴」中每一种动植物在自然界都有相应的原型参考。例如穴鼠的选型,他们就找了5、6种,最后结合特性与外形美观度,使用了金背黃鼠运用在了最后呈现的动画中。

为了增加体验感,在做作品互动设计时,GEEKSART团队运用多种交互技术。「发光洞穴」展项中,他们运用单线 TOF 测量型激光雷达、高像素双光红外夜视摄像头、超声波测距传感器等多种感应设备,实现丰富的实时交互方式,同时确保高精度、低延迟。

如《穴居生物-昆虫》蝴蝶墙面交互,使用红外摄像头感应游客位置,实时触发上百只蝴蝶的实时动态效果,让每一只蝴蝶都拥有自己的生命之舞。《发光生物-水藻》交互中,使用雷达感应人手移动,实时生成仿海洋发光藻类的光效粒子。特别是《发光生物-昆虫》交互装置,使用了超声波测距与摄像头两种设备协同,以绚丽、有趣的方式实时模拟发光昆虫被惊扰发光,十分受大小朋友欢迎。

在影像装置呈现方面,他们运用3D Mapping投影交互技术,《发光生物-昆虫》与《发光生物-真菌》是洞穴中最有亮点特色的两组装置,但也是制作难度极具挑战的两组。《发光生物-真菌》装置上有86个形态、大小、高矮各异的硅胶蘑菇,对精准对位制作高要求,即便如此,最终如期实现了影像与实物的完美融合。

在装置造型方面,《发光生物-真菌》每个具象装置使用不锈钢仿清水混凝土制作,每个装置由五六十个折面焊接而成,且要与玻璃、透光树脂、硅胶、感应器等不同材质的部件嵌合组装,GEEKSART团队与工厂一起经过长时间的讨论、测试、修改,才实现了对设计效果图的高度还原,同时在稳定性方面满足文旅景点旅客满载、长期使用的高强度要求。

在「万米穿梭机」展项中,内容涉及大量的写实CG制作。作品需要在一个接近宽5m高4m布满LED屏幕的真实大电梯空间中制作内容,这对GEEKSART极客艺术团队来说是首次,在国内文旅景点也是少有的应用。GEEKSART创作团队摆脱浮躁,严谨地研究洞穴、雨林、空中场景以及这些自然场景中的各类动植物,并根据屏幕特征与自然环境创作逻辑进行动效设计、三维精细建模、动态制作、 渲染输出,最后最终呈现了一个让观众「身临其境」大冒险般的沉浸式空间体验。

「科普不是复刻实验室,而是把牛顿和迪士尼请进同一个房间。」GEEKSART极客艺术团队负责人说。当孩子们在幽灵峡谷用脚步唤醒水资源的文明,在发光洞穴追逐自己「孵化」的虚拟蝴蝶时,科学完成了从知识到体验的惊险一跃。

#04

内容体验创新——

当科普「禁区」变成知识游乐场,数字科普或成文旅新机会

据介绍,青岛东方伊甸园开业首月接待量突破50万人次,研学订单占比达37%。东方伊甸园的运营数据验证了用沉浸式数字新媒体赋能科普体验内容的商业化路径。

如今传统自然博物馆的困境一目了然:知识沉睡在禁止触摸的玻璃柜中,科普沦为单向灌输。而东方伊甸园立项之初的核心命题,正是将「水的科学」转化为全龄层可感知的体验之旅。

不仅如此,当传统文旅依赖门票经济时,东方伊甸园通过与金茂览秀城、万丽酒店形成多业态综合体,开创 「科普体验-商业消费-酒店度假」的商业闭环。其暑期「啤酒嘉年华」夜场借力千架无人机秀与电音派对将过去传统的科普场馆转化为新的度假消费和社交目的地——这或许正暗示了是下一代文旅的核心竞争力和赛道新机会。

热门推荐
资讯图片
Copyright © 2009-2016   关于我们|广告服务|版权声明|联系方式|友情链接|豫ICP备07502457号
返回顶部